当前位置:首页>> 文物考古 >> 文物研究 >> 正文
武威文庙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2004-10-6 15:47:26) 作者:李立祥

 

武威文庙

作者: 李立祥

images\1010-4B1.jpg

去载,我至甘肃,到武威文庙一游。

文庙,又称圣庙、孔庙,是我国古代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为与“武庙”(关帝庙、岳王庙)相对应,故称孔庙为文庙。《凉州卫儒学记》载,现存武威文庙修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经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多次修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文庙的建筑格局十分讲究,表现出至尊至圣的特点。东西两侧的门分别称“义路”与“礼门”,门虽小,但都有门楼,很精致。由“义路”入庙院,但见一高大影壁,称“万仞高墙”。过木牌楼“棂星门”,至“大成门”,这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六扇朱漆门上各镶七七四十九个铜钉。门内迎面是孔子行教像,两侧刻有“杏坛讲学图”和“周游列国图”,拾阶而上即是“大成殿”,殿前有月台,石栏环绕,台基下古槐参天,使大殿更显幽深肃穆。此殿建筑粗犷,尚保留宋元遗风。

最引人注目的是文昌宫内挂满的牌匾,计四十四块,为历代文人学士敬献。其中最早的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悬挂的匾额,题为“万世文宗”,最晚挂上去的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开宗”匾。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