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旧闻回眸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聘任杜维明先生为名誉教授
来源:孔子在线 (2004-5-17 11:22:05) 作者:yb
  
 
 

    2003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先生名誉教授仪式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可容纳四百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在主席台就坐。仪式由哲学系主任焦国成教授主持。首先由冯俊副校长授予杜维明先生人民大学名誉教授证书,孔子研究院张立文院长授予杜维明先生孔子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证书。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由学生代表向杜维明教授佩戴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杜先生从此成为人民大学的一员。冯俊副校长代表纪宝成校长及全校师生对杜维明教授表示祝贺,希望他今后更加支持人民大学的发展,并祝愿他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聘任仪式结束后,由张立文院长主持,杜维明先生又为人大师生做了题为“启蒙反思与儒学创新”的学术报告。杜先生旁征博引,纵横古今,结合中外,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生动阐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儒家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前景,并对中国文明的现状、中华民族的未来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还与现场的同学们就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短短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使人大师生受益匪浅,赢得了阵阵掌声。


                           个 人 简 介

    杜维明 【1940--】生于昆明。美籍。
早年受徐复观、牟宗三等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后在美国又系统
地研习过西方哲学,自述从1966年起,决心全力从事对儒家精神
 作长期的探索,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研究工作。他把儒家看成是
“哲学的人类学”、“宗教哲学”,试图从文化认同的意义上说
明儒家传统的历史和价值。认为儒家思想的原初形式是环绕着孔
子的仁学而展开的,这套思想具有成熟的道德理性、浓厚的人文
关切和强热的入世精神。孔子的仁学属于论理学的范畴,其核心
思想是探索如何做人的道理,仁学的兴起象征古中国人文意识
逐渐取代宗教神学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导思想。儒学具有“道
统”、“学统”和“政统”,是可以转化社会政治和道德的精
神源泉。他指出,应该区分“儒家传统”和“儒教中国”,前
者是一种涵盖性很强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历久长新的恒常价值;
后者是以政治化的儒家伦理为主导思想的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是封建遗毒;“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实际上是
“儒教中国”,从对“儒家传统”的发扬来说这种批判是有利的
他发挥牟宗三关于儒学发展的“三期”说理论,提出了“儒学
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认为第三期儒学的发展是对西方文化
挑战的回应,认为儒学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有生命力,主要取决
于是否能经过纽约、巴黎、东京最后回到中国,儒学只有在这些
文化中生根,才能以康庄的姿态回到中国,他的估计是有可能的
杜维明还认为,儒学要想在现时代得到真正的发展,确立起新的
新儒家哲学人类学,必须与西方对话,在超越层面上与基督教对
话,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对话,在深度心理层面上与
弗洛伊德主义对话,还须酌取现象学、解释学的方法。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