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物考古 >> 文物研究 >> 正文
云冈石窟
来源: (2004-9-5 11:29:29) 作者:云冈文管所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武周川从山前蜿蜒渡过。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在主要洞窟五十三个,根据山势的自然起伏,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四个窟(1至4窟),中部九个窟(5至13窟),西部四十个窟(14至53窟)。此外,尚有许多小窟。云冈石窟共计有一千一百多个小龛,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闻名于世的艺术宝库。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云冈石窟鸟瞰
 
云冈石窟外景(山门)
 
第20窟大佛
 
第12窟窟顶平棋
 
第5窟主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
 
第6窟后室东壁
上层立佛
 
第9窟外室象驮
雕柱和西壁
 
第5窟后室南壁
的像驮浮雕塔
 
第9窟西壁顶部飞天
 
第15窟西壁千佛雕像
 
第16窟高大的主佛
 
菩提树和二佛对坐像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