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儒网讯:为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唤起更多的人士关注、了解中国文化,进而认同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终身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自中国大陆七省市及港台的全国各地儒家学子于乙酉年孔子诞辰2556年之际,齐聚圣城曲阜,共祭先师孔子。
此次秋祭先师活动完全由民间儒者自发组织,参与者包括著名儒家学者康晓光先生、韩星先生、米湾先生(代表蒋庆先生);各地儒学推广实践者中国当代儒学网站站长兼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柳河东先生、河北明德学堂傅路江先生、河北省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协会会长吴孟恩及副秘书长张若甲先生;华夏复兴网站站长信而好古先生、云尘子先生;儒商赖鸿标先生(台湾)、孟华先生(香港)、洪秀平先生、理道基先生;及河北渤海琴社、来自台湾的儒者皮介行先生、民间儒家学者林桂榛先生、曲阜当地儒家学子炎平先生、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的师生等。参加者秉持如下理念: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落实到中华文化的复兴。只有中华文化复兴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全面地复兴,中华民族才真正具有凝聚力和自信心。
(二)孔子编订的“六经”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它是汇集了孔子之前几千年的文化成果,又开启了其后的文化众多门派。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历代相传的这个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使它贯通于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
(三)中华文化的象征与代表是儒学,但是,中华文化却不仅仅是儒学,而是以“六经”为核心或轴心,可以向前追溯,也可以向后延伸的文化脉络;是包括诸子百家学说以及后来存在并影响中华民族的各种学说在内的整体。
(四)中华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她可以造福于中华民族,也可以造福于全人类。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必须,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10月2日一早,来自全国各地的儒者自行购买门票,进入孔庙,来到大成殿前,开始乙酉秋祭先师孔子的仪式。此次秋祭先师孔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中华传统的礼乐服饰,以求在进退俯仰之间感怀中华千年古风,重温华夏千年威仪,缅怀先贤立此文化之不易,矢志继承中华绵久之文脉。
(一)现代祭孔仪式

冀、台、晋、港四地代表(右起)行现代祭拜礼
(二)传统祭孔仪式
(按明代服式、程序)

云尘子先生在宣读祭文

著名儒家学者韩星先生在祭孔仪式上

前排左起:蒋庆先生学生米湾先生、著名儒家学者韩星先生、著名儒家 学者康晓光先生、云尘子先生、信而好古先生

行跪拜礼
(三)圣墓祭拜与宣誓
当天下午,民间儒者来到圣墓前祭拜先师

宣读墓祭文

圣墓前宣誓

圣墓前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