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路艳霞)“儒家中和思想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开幕。《儒藏》首批50册成果的露面,使十几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格外激动。
专家们认为,由四川大学古籍所编纂、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堪称千古儒学第一藏,自古文人“二氏(佛道)有藏,吾儒独何无”的浩叹彻底成为了过去。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研究成就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据有关学者介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在中国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自汉武帝以来曾被历代统治者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与佛教、道教三足鼎立。但是,儒学却没有像佛、道那样拥有一部自己的大型丛书。明朝万历年间,孙羽侯、曹学 曾先后提出《儒藏》编纂的设想,清代乾隆时周永年重倡《儒藏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编纂始终没有完成,成为学界一大憾事。
四川大学古籍所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儒藏》编纂并率先开展儒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至2004年初,在校长谢和平院士的主持下,编纂进程加快。2005年初,中国孔子基金会将该工程列为“重大项目”,并给予300万元的经费资助。
据悉,该丛书预计收书5000种,分装500册,将在十年内出齐。首批成果50册,总字数约2600万字,内容为儒学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属于《儒藏》工程自创体例“三藏二十四目”中的“经”、“论”、“史”的“史”部,含有“孔孟类”、“学案类”和“碑传类”三个部分,收书约8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