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第三届国际阳明文化节”举行 15国110名儒学专家云集贵州
来源:专稿 (2005-9-14 23:28:40) 作者:员俊平

 

    当儒网讯:“中国第三届国际阳明文化节”于今日在贵阳市修文县隆重举行,110多名来自国际儒学会的16个国家的儒学研究学者到会。

    各位专家学者向会议提供了上百篇重量级论文。其中包括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院长、教授杜维明的《王阳明的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张立文的《良知与致良知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提交的《诠释道德伦理和谐辩证法:阳明哲学与社会和谐化的建立》等。

    本届国际阳明文化节的活动有国际儒学联合会首次和贵阳市“牵手”组织的“良知与和谐社会”高端论坛,“阳明学术研讨会”及“阳明遗址寻访”、“金秋品果农家乐”休闲活动、六广河风光游等活动。

背景资料:

    贵州省修文县龙场,是中国明代儒学大家王阳明结庐悟道,成就其心理学哲学体系,创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理论,被国内外儒学研究学者誉为“王学圣地” 的地方。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早年筑室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生于1472年,卒于1529年。 明正德元年(1506年),发生“八虎专权”事件,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以道事君”,冒死上疏救援无辜受害的朝廷官员,落罪被廷杖四十入狱。历经人生陡转,1508年,王阳明于1508年被贬谪到达贵州龙场驿丞。


    在龙场,王阳明搭草庵栖身,艰苦生活,不坠其志,研习《易经》,彻夜悟道。后移居龙岗山东洞,于洞中聚徒讲学,所构建草屋,命名“何陋轩”、“君子亭”等。


    在贵州龙场,王阳明成就了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内核,实现了其思想发展历程的质的飞跃,是宋明儒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变。在这里,王阳明悟得“格物致知”思想、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对中国后来的儒家哲学产生重大影响。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