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当代儒商——黄如论为医疗救助基金会再捐一亿
来源:公益时报 (2006-1-4 19:43:36) 作者:赵冠军

 

    黄如论情系教育,或许和他祖上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有关。黄如论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公益时报》记者,黄家祖先黄干是儒学大师朱熹的得意弟子。正是儒家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训示,让黄如论时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窗外飘洒着丝丝冬雨,福建省人民会堂里却温暖如春。
    2005年12月29日上午。在会堂的省直厅,来自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官员和众多专家以及数十名媒体记者一道,见证着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一天,作为资助八闽患病贫困人口补助其医疗费用的福建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会宣告成立,与此同时,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2005中国大陆第一号慈善家黄如论向该基金会捐赠一亿元人民币。
    这是他继2004年为福建江夏学院一次捐资1.8亿元人民币之后又一次非凡的慈善壮举。细心人不会忘记。
    “企业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就是社会的,”面对耀眼的闪光灯和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黄如论非常平静,正如他平常所言,金源集团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地步,金钱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也是一样。捐给社会,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即便黄如论有如此情怀,作为这笔巨额捐赠的受惠方,福建省的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和省长黄小晶仍是感动和褒扬有加。在捐赠会上,卢展工深情地说:“黄如论先生是福建事业有成,回报桑梓的榜样,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善举令人敬佩。”
    黄如论说,作为福建人,他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他看来,比金钱更可贵的是爱心,他表示,今后还将不断推出报效家乡的各项善举。
    看着今日为慈善一掷千金的地产和酒店业大佬黄如论,很多人或许难以想到,20年之前,黄如论甚至被酒店的门童拒之门外。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这话反过来理解,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到三十岁还无所成就的话,这一辈子也就差不多没什么出息了。
    可黄如论偏偏创造了一个人生的童话。35岁那年,只在家乡做过小买卖的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到1991年的时候,已经小有所成。从那时候起,黄如论对金钱的看淡即表现出来。对于那时在菲律宾的成功,黄如论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也没多少钱,一共不足一千万。”
    掘得第一桶金的黄如论回乡后,在福州成立了金源房地产公司,凭着自己的聪明,他迅速成为地产界的“福州之王”。其后,他在商场纵横驰骋,一发不可收。现在的黄如论,以世纪金源董事长的身份屹立于中国商海。那个当年曾被酒店门童拒之门外的年轻人,现在已经在全国拥有了5家五星级饭店。
    有人统计过,15年以来,黄如论领导的世纪金源集团在中国大陆砸下400多亿元投资,建立了房地产、酒店、物流和金融资本运营四大支柱产业。
    巨大的成功也为黄如论带来了荣誉。现在,黄如论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常委、世界十邑同乡会名誉会长之身,担任着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即便如此,黄如论仍然非常低调。当众多房地产界的老板们将都市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时候,当他的很多同行们张扬于社会之际,黄如论一如20年前低调做人。
    不过,低调不等于低沉。在照章纳税和慈善捐助方面,黄如论从来没有和他的对手与同行们客气过。有统计数据说,过去10多年间,黄如论和他所领导的金源集团在中国大陆境内已经缴纳了超过50亿元的税收和政府规费。
    更让人瞩目的是,除了在福建,黄如论还在北京、广东、云南等地大举捐款,累计捐助额超过了4.5亿元。
    2005年,身为企业家的黄如论也许并不像富豪榜上某些企业家那样张扬,但有一个荣誉,却是他十分珍惜的——这一年,他荣登由《公益时报》主办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榜首,并荣获“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
    黄如论的慈善,其实并不是一种偶发和奇想。从他在2004年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中摘取其中的点滴,人们也许就能总结出他的个性了。
    这一年,黄如论名列“2003年度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榜首,并荣获“中国十大公益爱心大使”、“十大地产影响力人物”、“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贡献奖”、“感动教育十大杰出人物”。
    黄如论情系教育,或许和他祖上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有关。黄如论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公益时报》记者,黄家祖先黄干是儒学大师朱熹的得意弟子正是儒家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训示,让黄如论时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甚至体现到了黄如论的办公室摆设。和别的企业家办公室里挂满各种名流题词不一样的是,黄如论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段他自己写的文字:
    “诚信乃创业之本,育人为立国之基,融二者为一体,自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既要勇搏善战,又需严谋明断。创业与守业不仅要审时度势、缜密的思考与果敢的追求,还须时刻谨记守信用、重诺言,做事诚恳,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方能信孚中外、近悦远来。正直的人,也是诚恳的人,他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同时还应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
    作为这种对这种精神的印证,2005年6月,在获悉自己荣登2005年度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榜首后,黄如论追加捐赠,向福建省慈善总会首期捐资600万元人民币,持续四年助养福建省三千名孤儿。
    对于黄如论的义举,中国香港一名知名社会领袖有过这样的评论:“如果说有很多企业家的捐赠还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黄如论可以说完全走出了这个怪圈。他以他的近乎神话般的伟大义举向这个社会昭示了一种真正的慈善精神。”
    正如这位领袖所言,黄如论一直在打造一个又一个真实却又神奇的故事,从酒店业到地产业,从企业家到慈善家,这些神话,既属于黄如论,也属于和他一样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所有善良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