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兰州一只船小学的学生们发现每周多了一节新课———国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来开设国学课,在兰州市属于首创。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一只船小学,现场旁听二年级二班的国学课。
一只船小学
记者现场旁听国学课
11月10日上午第四节课,是一只船小学二年级二班的国学课,执教的老师是班主任刘云霞。这节课的主题是《孝敬》。
一开课,刘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什么?”
好多同学都举手了,答案一个接着一个:“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孝顺父母”……
“那么,孝敬是什么呢?”刘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并没有给孩子们解释孝敬的概念,而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孝敬故事。
一个同学讲了《陈毅为母洗尿裤》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陈毅回家探母,恰巧遇到生病卧床的母亲尿湿了裤子,于是陈毅为母亲洗裤子。另一个小同学讲了一个《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故事讲完以后,刘老师问:“陈毅和王祥谁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呢?”
同学们开始争论,有的说是王祥,有的说是陈毅。一个叫江南的小同学说:“王祥卧冰求鲤也许会死掉,可他的孝顺精神不会死掉。”刘老师赶紧抓住话头提出问题:“对,我们要学习的是王祥孝敬的精神。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孝顺爸爸妈妈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好好学习”、“给他们洗脚、捶背。”、“不跟父母犟嘴”、“爸爸妈妈感冒的时候给他们端茶”、“晚上回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让他们担心”……
最后刘老师总结说:“作为一个小学生,现在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好好学习,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孝顺。”
兰州秦安路小学
3年坚持“经典诵读”
据记者了解,除了个别学校,国学虽然还没列入我市小学课程,但不少学校已经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或在早读时间,有目的地让孩子接触古典诗词。
兰州秦安路小学是抓国学最早的学校之一,从2003年起,学校就开始逐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该校三年级语文老师刘珍告诉记者:“我们诵读已经坚持了3年,学校通过晨会、品德课及课前5分钟的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接受国学。一般要求学生每天背四五句,不考核,只是采用比赛的形式来看看学生们背得如何。我们的目标是让小学生也能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至于经过国学教育以后,孩子们的变化,刘珍老师说,要说很明显的变化是不太可能的。这是个慢慢陶冶的过程,说知书达理也好、文化底蕴也罢,都是需要长期的积淀。不过,学校通过3年的读经可以看出,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现在升到三四年级以后,对以前背诵的东西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属于国学范畴,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