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国学风”吹进兰州小学课堂 (图)
来源:兰州晚报 (2006年11月14日8:43) 作者:刘英


国学正一步步走进兰州市小学课堂(资料图片)

  今年秋季开学,兰州一只船小学的学生们发现每周多了一节新课———国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来开设国学课,在兰州市属于首创。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一只船小学,现场旁听二年级二班的国学课。

  一只船小学

  记者现场旁听国学课

  11月10日上午第四节课,是一只船小学二年级二班的国学课,执教的老师是班主任刘云霞。这节课的主题是《孝敬》。

  一开课,刘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什么?”

  好多同学都举手了,答案一个接着一个:“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孝顺父母”……

  “那么,孝敬是什么呢?”刘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并没有给孩子们解释孝敬的概念,而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孝敬故事。

  一个同学讲了《陈毅为母洗尿裤》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陈毅回家探母,恰巧遇到生病卧床的母亲尿湿了裤子,于是陈毅为母亲洗裤子。另一个小同学讲了一个《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故事讲完以后,刘老师问:“陈毅和王祥谁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呢?”

  同学们开始争论,有的说是王祥,有的说是陈毅。一个叫江南的小同学说:“王祥卧冰求鲤也许会死掉,可他的孝顺精神不会死掉。”刘老师赶紧抓住话头提出问题:“对,我们要学习的是王祥孝敬的精神。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孝顺爸爸妈妈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好好学习”、“给他们洗脚、捶背。”、“不跟父母犟嘴”、“爸爸妈妈感冒的时候给他们端茶”、“晚上回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让他们担心”……

  最后刘老师总结说:“作为一个小学生,现在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好好学习,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孝顺。”

  兰州秦安路小学

  3年坚持“经典诵读”

  据记者了解,除了个别学校,国学虽然还没列入我市小学课程,但不少学校已经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或在早读时间,有目的地让孩子接触古典诗词。

  兰州秦安路小学是抓国学最早的学校之一,从2003年起,学校就开始逐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该校三年级语文老师刘珍告诉记者:“我们诵读已经坚持了3年,学校通过晨会、品德课及课前5分钟的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接受国学。一般要求学生每天背四五句,不考核,只是采用比赛的形式来看看学生们背得如何。我们的目标是让小学生也能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至于经过国学教育以后,孩子们的变化,刘珍老师说,要说很明显的变化是不太可能的。这是个慢慢陶冶的过程,说知书达理也好、文化底蕴也罢,都是需要长期的积淀。不过,学校通过3年的读经可以看出,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现在升到三四年级以后,对以前背诵的东西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属于国学范畴,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