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论坛精摘 >> 正文
创新与弘扬儒学的重大现实意义
来源:儒学论坛 (2006-2-27 21:29:31) 作者:柳河东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脉与骨干的儒家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受到全盘否定和毁灭性打击,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一度出现断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出现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思想界、文化界、政治界对儒学进行了肯定和一定的创新研究,但由于“左”的残余思想影响,儒学并未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效的弘扬。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出现官方与民间儒学研究相呼应、相促进、相补充、相互动的大好形势,以发掘儒学现代价值、全球价值和未来价值为主旨的儒学现代化、当代化运动呈现出新文化破土前的勃勃生机,孔子热、儒学热、中华经典诵读热正在大陆兴起,儒商、儒将等字词频见报刊,四书五经等儒学典籍出现热销,仁义、礼信、孝悌等传统美德引起人们的怀念和追思,孔子和儒学研究机构、活动、刊物、书籍、文章、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决定并快速在全球建设一百所孔子学院……

 

我们认为儒学在新时期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使然,儒学能历千年而不绝,经百折而不灭,指导着中华文明以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不断灿然,必有她超越时空的“合理内核”与不朽价值。她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她能够并且能永远与时俱进。在当代,儒学的巨大现实价值主要有如下方面: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与精髓的儒学,经过又一次历史性的大开大合,吸收世界各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汲取当代百家文化之优长,与时携行、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之后,而成为当代儒学。当代儒学无疑是凝聚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进的智慧源泉和文化基石。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追求“和”的境界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和”字在儒家典籍中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汉字。儒家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致中和”、“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等重要理念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极其宝贵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儒家文化主张和倡导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和动力。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的精英修为之道,是新时期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为政智慧和有效武器。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两岸和平统一。当代儒学是凝聚和团结两岸同胞的文化纽带,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当前,“tai独”分裂势力正在大搞“去中国化”运动,妄图否定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妄图从文化之根上切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血脉联系。加强儒学现代化、当代化研究与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两岸之间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交流,无疑是反对“tai独”分裂势力,增进两岸之间的共同文化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力武器。

 

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当前社会风气的好转。儒家伦理教化功效的发挥,是矫治当前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良方,是正人心、培民智、端民行、敦社风、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儒学的创新与复兴,有助于中国优秀企业家——当代儒商群体的成长和崛起,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东方巨龙的“和平”崛起

 

儒学在世界的复兴和传播,有助于“和谐”世界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点击进入讨论==>>

创新与弘扬儒学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