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国民党元老盛赞中共领袖 切望善用儒家精华以兴国
来源:香港大公报 (2006-2-8 15:10:41) 作者:记者朱开通

人称“江南才子”的国民党元老叶天声,虽年逾九十六,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大陆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二十多年来政治昌明,经济发展,人心思治,社会安定;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怀抱,政绩有目共睹。但反观台湾,自登辉水扁先后执政以来,违逆民意,急欲使台湾断裂中华文脉,强力推行分裂国土之“  独”政策,遂使原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日渐沉沦,经济下滑,社会一片混乱;致令爱国志士痛心疾首。年逾九六的叶天声(又名叶竞民),虔虔赤子之心,目睹两岸时局,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担心危及国脉民命;对大局变化时刻萦怀,期望两岸尽快实现统一,共建美好中华。

  深恶痛绝“ 独” 忧虑台湾现状

    记者日前在香港拜候国民党元老叶天声。在简朴却不失书卷气的客厅,叶公虽届耄耋之年却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健旺。记者听说叶公曾任过多家报纸的社长,便请他谈谈办报的经验。叶公谦虚地说,他只是半路出家,但他认为,报纸是社会的公器,不是私人的工具。报纸的言论,代表了特定阶层的政见;代表了社会的一种倾向。记者、编辑和主持者不可以把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羼杂到报纸的新闻言论中。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报格有多高,则视主持人的人格有多高。同时,在经营方面,应以商业经营的手段,达到文化服务的目的。

  叶公原籍浙江,年轻时风流倜傥,人称“江南才子”。早在一九三九年,已与蒋经国共事多年。当年,蒋经国担任江西省赣州行政专员,叶天声则任党务专员兼国民党喉舌《民国日报》的社长。自从国民党一九四九年迁台,叶天声便留在香港,继续国民党在香港的活动;担任“亚洲人民反gong联盟主席”,可算是国民党在港的领袖人物。

    世事沧桑,波兴浪涌,五十七载时光流逝,叶天声纵览云卷云舒。自从登辉上台,台湾当局奉行“  独”的倾向,叶公对此深恶痛绝并与台湾的关系日渐疏远。叶公对近年民进党治下的台湾现状甚为忧虑,特别是“  独”势力日益猖獗,这对海峡两岸的和平,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他认为,大陆应与国民党及各界有心人合作,共同对抗“  独”。以和平方法最终完成中国的统一。到时,究竟是用“一国两制”,抑或采取海外风行的联邦制,即可以慢慢讨论商量。

    时至今日,叶天声依然服膺国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深明民族大义,期盼国家统一,诚心竭力,天地可监。他对现在共产党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而颇感欣慰。“刻下可算是中华民族千载一遇的复兴机会。全世界的眼光都会投向中国。”

虔虔赤子之心 关注香港时政

  叶公居港五十余载,衣食住行,寒来暑往,历经多少风云变幻。问及当前香港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叶公指当前香港大多数市民最关注的,应该是经济问题。相信没有人可以否认,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转型仍然缓慢,贫苦阶层生活的状况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善。因此政府施政重点应该以“全方位发展经济为主轴”,但是要加强和巩固竞争优势,必须有团结和谐的社会来推动。

  叶公认为,中央严格遵守了当年的承诺,从未插手香港内部事务。香港回归八年多以来,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留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及生活方式。马照跑、舞照跳、麻将照打。虽有驻军,鸡犬不扰,实堪称许。至于第五号报告的“政改方案”,特首曾荫权已尽了最大努力。如今是一子落索,满盘皆墨。政改“原地踏步”,实属令人惋惜。叶公认为香港市民以往并无民主训练,且认识不深,他认为民主亦非万应灵丹,如果市民对民主的认识与运用仍未成熟,进程不应太过激进,以免造成社会混乱。香港作为国际都市、亚洲金融中心的形象非常重要,如要吸收外来投资及人才,必须有一个好形象才有吸引力。

  虽是九六高寿,叶公尚是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他每天浏览披阅多份报刊,在电视节目中关注港澳台和大陆新闻;跟踪国际的突发事件;因而对时政有独特的见地。对旧时对手共产党的评价,他是颇为客观的。对胡温体制赞誉有加,他说:“胡锦涛、温家宝都是彬彬有礼的注重实际的斯文人。”中国十三亿人首先要解决温饱,因为人先得温饱,后才知荣辱。也就是古语的“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他认为大陆现行的开放改革政策,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顺应国际潮流,以人为本的开明政治。

  “胡锦涛、温家宝开明务实,正心诚意,苦干实干,为国为民;内政外交,方向正确;不卑不亢,作风稳健。我国近千年来,饱受外强侵凌,创钜痛深。中央经二十多年的改弦易辙,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民生改善,民气大盛。目前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正是我中华民族振兴的千载一时的好机会。凡我国人都应该支持政府,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再过二十年之后,中华民族当可与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谈到对国是还有什么建议?叶公表示:“我最重要的建议是希望迅速大量起用人才,以天下人才为我所用。我中华民族,人才辈出,若是投闲置散,未得其用,这是浪费国家最大的资源。执政者要胸怀广阔,气度恢宏;在起用人才方面,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分党派、地域、宗教,大量挖掘、起用人才,各得其所,则国将大治。”

  叶公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以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作勉励。认为大陆现时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及金融控制模式是成功之道。并在社会法治及公众道德上有所突破;叶公切望善用儒家精华,“则中国的再兴,举日可期。”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