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郑州有关方面宣布,8月28日,将有90名4至7岁全日制“小书生”在雕梁画栋、儒香熏习的郑州文庙修习国学课,读经典,学传统珠算,画国画,写毛笔书法,练太极及少林功夫。具有2000年历史的郑州文庙,将恢复“庙学合一”,发挥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
                                                                                                           
  ■恢复文庙“前庙后学”的传统教育功能
    即将作为文庙“前庙后学”的国学课堂,也就是东厢房,被隔成了三间,基本装修完毕。这三间教室在20多天之后,将分别进驻30名现代“小书生”。他们将在这里接受全日制的“国学”教育。国学讲堂由郑州市商城遗址管理处和河南少年先锋学校合办。讲堂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学大才班,学生每天都要在此读书,以4至6岁的孩子为主,主要学习国学,一至两年后转入正常的义务教育;另一种为面对中小学生的公益性质的业余班,每个周末在此学习国学经典。
    “率先恢复文庙‘前庙后学’的传统教育功能,已经超越了文化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普通意义。一年多来经专家反复论证,我们一直在筹划‘前庙后学’的文化发展模式,并面向全国寻找合作单位,如今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我们期待这种教育模式能成为中原文化崛起的一面旗帜。”郑州市商城遗址管理处处长宋秀兰说。
    ■学庙书生的课程设置
    由于是全日制的教学,对于4至7岁的学龄前儿童,学堂主要课程体系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础,双语通读通识中西经典,包括《大学》、《论语》、《中庸》、《老子》等中国经典著作,以及《伊索寓言》、莎士比亚作品等英文经典名篇和西方经典著作。
    艺术教育强调情感的培养和情商教育,利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怡养性情。
    体育教育则以平衡生命体能,挖掘中国传统健身智慧为主,把中国传统内家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通过体智修炼,创新生命健康。
    对于成人,则开展成人诵读经典及国艺和国术的修习。
    ■新闻背景
    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在中国有些传统和历史的大城镇都建有文庙。至清嘉庆年间,中国共有京师、府、州、县、厅、司、乡各级学校文庙(学庙)1700多所,加上其他书院孔庙等,总数达2200所。郑州文庙是其中较大的一所学校,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历史上它的面积达5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