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教育部门称全日制私塾违背《义务教育法》 “孟母堂”称不会放弃并将提出行政申诉
来源:东方今报 (2006年8月25日14:25) 作者:小慧

 

    8月23日,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明确否定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教学形式,并称“孟母堂”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这是“孟母堂”事件以来,来自教育部的首次回应。不过,孟母堂发言人23日仍坚持不会放弃,并将提出行政申诉。

    ●“实施义务教育就必须入学”
    8月23日,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在沪为教育部门负责人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专题辅导报告时,明确否定了早些时候在上海诞生的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教学形式。张文称,最近在京、沪等地出现的打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名义的全日制私塾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
    张文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与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相抵触。“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发扬继承。”张文说,家长是可以在节假日把子女送去学习四书五经,对此,有关部门不会进行干涉。但是,一旦有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进行全日制的私塾教育,政府就一定要干涉。“普及十二年教育,不带强制性。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普及十二年教育,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是要严格保障的。”张文强调。


    ●“私塾的教学方式过于封闭”
    针对“孟母堂”的私塾教学方式,张文认为,在如此封闭的家庭环境之中,难以学到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也不能保证学生军训等活动,更重要的是,许多需要孩子在学校里养成的自立以及与人相处等能力都将会缺失,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张文最后表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广泛征求人民意见的产物,对于其中的具体内容,即便是反对者也必须遵守,“即使家长再有本事,孩子也必须进学校学习”。


    ●孟母堂坚持将提出行政申诉
    “本周我们就会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行政申诉。”23日,孟母堂的发言人周应之并不认同各方哪怕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于孟母堂的否定。他针锋相对地指出,孟母堂完全能够对学生们传授爱国主义教育,一样也能组织军训,达到义务教育的要求。
    周应之说,孟母堂的家长们并不想违背《义务教育法》,而是他们觉得在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可以对子女的教育有自己的选择权,家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而对于即将提起的行政申诉,周应之透露,申诉的矛头将直接指向此前上海教育部门认定孟母堂为非法教育机构的行为,对此,家长们都站在支持孟母堂的一方,“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喊停,但是家长们没有一个愿意让孩子离去。”周应之说。

孟母堂读经背后的故事

“我的孩子,只有孟母堂可去”

    8月初,上海教育部门对私塾“孟母堂”举起黄牌。对由于不堪应试教育的重负,放弃普通全日制教育,进入以诵读国学与西学经典为主的“孟母堂”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选择其实有些无奈。
    在进入孟母堂之前,9岁的男孩朱季是宁波一所重点小学的学生。朱季可能有一点多动症,喜欢跟人说话,眨眼的频率比其他孩子稍高。朱季的父母被频繁地召到学校,老师警告说,在学校,没有人管得住这个孩子。老师训斥他的时候,又觉得他在挤眉弄眼,没有虚心接受批评。
    同学也瞧不起他“老是眨眼”,在学校,朱季没有什么朋友。回到家里,朱季的痛苦也没有结束。尽管才小学二年级,每天晚上朱季都要到10点左右才能做完作业。做作业的过程令父母看了心疼,孩子被成语造句或者加减乘除折磨得焦躁不安,不停地挥着胳膊。“一想到他还要这样上10多年的学,我就背上冒冷汗。”父亲朱宏回忆说。
    在孟母堂,朱宏并不觉得自己年龄尚小的儿子在短时间内能学到多少东西,但他的确看到孩子脸上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按照孟母堂的课程设置,每天除晨练和傍晚的体育锻炼之外,上午和下午各两个小时的读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习,还一同欢天喜地地打扫房间和庭院。老师要他们对每个同伴使用礼貌用语,对帮助自己的人鞠躬称谢,还要每天晚上开个小会,反思自己一天的不足,推举出今天表现最好的同伴。
    家长张丽说:“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考高中考大学找好工作,但至少他要健康快乐地长大,今后有份谋生的职业就可以。”
    看着陪同孩子而来的家长们,周应之少有对孟母堂的发展前景流露出了乐观:“看这些家长,这么不离不弃,孟母堂就一定有发展空间。”
    张丽则一语道出了“不离不弃”的原因:“至少现在,我的孩子,只有孟母堂可去。”

“读经”读出的新“人生乐趣”

    在厦门做中学英语老师的时候,吕丽委就曾试图对教学方法做一些改进。她试图减少对语法的讲解,增加阅读量,但很快她又发现,这对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多好处,相反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分数。
    “我们学校是模范中学,成绩是最重要的。”吕丽委停止了她的尝试,“我明白,在既定的规范里,我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
    她转而训练她的小侄子。她教5岁的侄子背诵唐诗宋词,甚至阅读《论语》。小家伙并不能全部记住那些音调多变的语句,但是一天在一个朋友家做客,5岁的孩子在被禁止触碰陶瓷茶具后,用叹气的语调吟出了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吕丽委惊喜万分,她认为自己的训练终于显出了成效,“我觉得大量朗读和背诵经典,就是他说出诗句的原因”。与此同时,吕丽委的丈夫周应之,一个熟稔金融资本运作的商人,也在经商之余发现了新的“人生乐趣”。
    朋友推荐周应之阅读了台湾南怀瑾所著的《论语别裁》,并介绍周应之进入了“读经运动”圈子。“我受了很大的影响,发现了读经的好处。并且渐渐从乐趣上升成了人生的指引”。
    去年7月,周应之和吕丽委来到上海,连同自己5岁的女儿在内,加上朋友的孩子,最开始总共教授4个学生。吕丽委负责指导孩子们背诵《论语》、《大学》、《易经》和莎士比亚。那就是“孟母堂”的开始。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