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国际儒联联合举办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8月26日—27日在京召开。任继愈、杨波、卓新平、李进、杜继文、张新鹰、李申、曹凤泉等来自学术界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理解儒教、儒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中的意义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任继愈认为,研究儒学、儒教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起点。他说,中华文化的特点是重视实践,有“崇德报功,敬天法祖”的传统。“敬天法祖”信仰远在儒家以前,通过历史代代相传和经过孔子及其流派不断传承、解释、阐发,成为学派,并建成比较完整的儒家体系。我们有责任把儒学、儒教研究透,才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铺好路基,继续前进。
专家学者说,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即什么是和谐社会理想的文明形态。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儒学传统,因为儒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传统文明的象征。而深入研究儒学传统,就不能不涉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明,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这些对于我们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认识儒学的传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如何以儒学为历史资源和世界其他文明进行对话,也是十分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