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澳门 >> 组织机构 >> 正文
澳門孔教會
来源:国际孔教 (2007年12月20日15:33) 作者:小贾辑

 

澳門孔教會成立1909年

       1909年,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延續儒家的道德精神,澳門孔教會成立,開始之時,附屬北京孔教總會,後才脱離獨立。澳門孔教會的宗旨為,“尊崇孔教,發揚聖德,興學育才,增進文化”。

具體的活動有:

1.     興辦學校。1913年,澳門孔教會成立小學堂,招生授課。1941年,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開辦初中。會長兼學校校長何賢先生多次慷慨解囊,增添校舍,後人勒碑作紀,“巍然黌宮矗立鏡海,使會基永固,孔道宏光”。

2.     行祭孔禮。每逢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在澳門孔教會帶領下,社會各界,包括許多華人學校共同進行廣泛的紀念活動,不但搭建牌坊,且起亭立碑。其中的祭典儀式,使用樂器、祭具以及祭樂,均沿用古制,如儀式包括:行盥洗禮,行迎神禮,行奠帛初獻禮,行晉祝禮,行亞獻禮,行三獻禮,行受胙禮,行送神禮,行望燎禮等,莊嚴隆重,一絲不苟。

3.     宣揚孔德。為更好發揚孔子精神和思想,1960年,孔教會編印了《孔教中學經選》,其中輯錄《論語》、《孟子》及其他儒家經典中有關孔儒仁義禮智信方面的名言共74條,供學生背誦研讀。另又作《校歌》一首,內容為,“溯我孔教,早創民元。經營校宇,勳紀前賢。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根本,施五育以無偏。

       柿山(注:為孔教學校所在地)蒼翠,鏡海(注:澳門別稱)清漣,一堂弦讀,其樂陶然。使從修身齊家而治國,相期同止於至善,以平天下進大同為展望,庶弘揚孔教於萬年。”

  清朝末年,澳门一批尊孔人士陈纯甫、曹子良、李朝宗、鲍少勤等人发起成立澳门孔教会,当时的澳门绅贾卢廉若、陈绥之、邵宪章、杨勤甫、赵柳轩、郑逸洲、赵政、刘振晃等人也相继加入,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4月19日成立,定名为“澳门孔教支会”,推举卢廉若为会长,隶属于北京孔教总会,与山东、广州、香港等地各支会相联系,以“发扬孔道,提倡教育”为主,同年于澳门柿山大炮台街9号创立孔教学校(今因与银业学校合并易名“教业中学”)。
  孔教学校创办之初,仅为私塾,以孔教会旧会址炉石塘街46号二楼为校舍。1913年,澳门孔教会有感于澳门失学儿童多,乃将原办的私塾改为小学,命名为“阖澳华侨公立孔教学校”,公推郑莘农为校长,聘请伍子衡、谭干初、何郁卿、梁焕堂为教员。初时仍以旧址为校舍,后迁往白马行柯传善堂围柯家大屋。1917年,得社会贤达支持,募捐7000元,购置现址柿山大炮台街4号为会址兼校舍,可容学生700多人。
  上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澳门教业学校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支持抗战的其中一支主力“澳门四届救灾会”就在该校举行成立大会。1941年,增办中学,易名“孔教中学”。战后,校务发展更快。其后,由名绅何贤(今澳门特首何厚铧之父)接任孔教会董事会主席,1947年10月11日“大成节”孔子诞,当时的澳督柯维纳也来道贺。
  上世纪50年代初,何贤兼任孔教中学校长,于55年捐出巨资重建会址,设“孔圣堂”,以弘扬孔教。
  1975年,为了改善教学环境,以利发展,何贤把毗邻也是他当校长的银业学校与孔教中学合并,组成“教业中学”,至今已有学生三千余人,是现今爱国、爱澳学校的中坚之一。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