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日本 >> 儒门动态 >> 正文
日本人眼中的孔孟之道
来源:国际孔教 (2007年12月20日16:8) 作者:小贾辑

 

《论语》受欢迎,《孟子》遭批判,自认为是文化上的中国

 


  如果孔子、孟子来攻打日本该怎么办?听到这个荒诞的问题,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然而,在十七世纪的日本,它却被人很认真地提出过。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日本曾是一个浸淫在儒家思想之中的国度,然而,你也许不会想到,儒学传到日本后,已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孔孟之道了!

  如果孔子、孟子来攻打日本该怎么办?听到这个荒诞的问题,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然而,在十七世纪的日本,它却被人很认真地提出过。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日本曾是一个浸淫在儒家思想之中的国度,然而,你也许不会想到,儒学传到日本后,已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孔孟之道了! 

  十七世纪的一天,日本学者山崎闇斋向他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我们天天读孔孟之书,学孔孟之道。如果有一天,孔子、孟子作为正副统帅打到日本,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们被问得满头大汗,统统不能回答。山崎先生说:万一不幸遇到这种场面,我们要拿起武器,做殊死之战,把孔孟抓起来,以报国恩。此即孔孟之道也!

 

孔孟来攻?看起来貌似伪问题,实际上当时日本人的臆想绝非空穴来风。

 

  公元1644年,满洲铁骑入关,大明帝国灰飞湮灭。原为大明属国的朝鲜、日本十分忐忑。朝日一直奉大明正朔,认为满清是夷狄,那时的日本虽与中国隔海相望,依然很害怕满洲人乘统一之余威挥军东征。当一个假设性问题出现在真实的历史情景中,我们看到了日本人坚持的孔孟之道,也瞥见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

 

伊藤仁斋:孔子在中国生活得不痛快,就要跑到日本来

 

  20051117日,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历史系黄俊杰教授向记者讲起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论坛《儒藏》编纂的世界意义分论坛上,他提出以东亚儒学的视野开展《儒藏》编篡工作,引发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

 

  东亚儒学体系中,日本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的儒生们又曾怎样诠释他们心中的孔孟之道呢?其实,当中国儒学传到了日本,便打上了鲜明的日本标签。

 

  在黄俊杰教授看来,日本人对儒家经典中九夷中国的颠覆性阐释是其本国化的典型。九夷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孔子想要到九夷之地居住,一个学生说,那个地方十分僻陋,孔子说,君子在那里居住,就没什么简陋了。

 

  对于九夷的具体位置,中国学者一直认为是在朝鲜半岛,即辰韩,马韩,弁韩三韩。可是十七世纪的日本学者伊藤仁斋认为:中国动乱,孔子生活得不痛快,就要跑到日本来,所谓九夷就是指日本。而日本的天皇制度,万世一系,宇内恒安,不像中国国内一天到晚易姓革命,就是孔子就要投奔日本的原因。

 

  孔子所讲的,日本人的理解也别开生面。孔子有朝闻道,昔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的名言,是孔子学说中最核心的价值。到底指什么,在中国儒学的传承中本有不同的讲法。日本学者伊藤仁斋提出,道就是人伦日用,是一种实学,与之相对,中国以朱子为中心的宋明理学,把讲得非常高远,变成一种形而上的概念,于是日本人眼中的成了批判宋儒的利器。

 

在日本,《论语》很受欢迎,《孟子》却遭到批判

 

  孔子认为,理想的统治者若仁民爱物,便体现出了。然而,如果有一天统治者要背叛了该怎么办呢?孔子面对这样伦理的困境时,选择了逃避。而孟子却主张:尊重民众的权利,君主违背了就该把他推翻,于是便有了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也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等说法。

 

  由于对的关系处理不同,儒家的《论语》《孟子》在日本受到不一样的对待。据黄俊杰教授介绍,《论语》很受欢迎,伊藤仁斋推尊《论语》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可《孟子》却遭到批判,日本一些儒学者,甚至要把孟子从儒家中踢出去。只因他总是煽动诸侯革命,跟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文化相悖。十八世纪时的学者荻生徂徕又重新加以阐发,提出一个孔子之先王之道的观点,认为是尧、舜、禹、汤、文、武等君主创立的,否定它是民间自然生活形成,掐灭了有可能危害天皇统治的潜在火种,这实际上离的本意已经越走越远了。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不应是地理上的中国,而应该是文化上的中国

 

  既然同样沐浴儒家思想的教化,日本人眼中的孔孟之学为何与我们所理解的孔孟大相径庭呢?

 

  黄俊杰教授认为,这还要从中国这个文化概念的形成谈起。春秋以后,华夏文化慢慢形成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观念。在儒家经典里,经常贬斥中国四边的文明水平很低,充满了文化唯我论和文化中心主义的思想。这种观念一旦传到朝鲜和日本,自然会和当地文化发生冲突。

 

  到了十八世纪,日本国家主体性兴起,很多日本学者认为,中道春秋大义等文化观念在中国都已不再存在,日本得孔子的中道,实现孔子春秋之旨。所以中国不应是地理上的中国,而应该是文化上的中国,它就在日本。儒家经典中很多带有中国中心论色彩的观点也都被颠覆。比如,针对著名的华夷之辨,十九世纪一位阳明学学者佐藤一斋就提出,从人的观点来看,有中心,有夷狄,从天的立场看,则没有中国,没有夷狄。谁真正得到孔子之道,谁就是中心。

 

  黄俊杰教授分析说,儒家经典包括两个面向,一是政治认同,二是文化认同,两千多年以来,在中国本土二者是合一的。所以,在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看来,改朝换代只是亡国,如果异族入主中原,就是亡天下。正因如此,明朝灭亡后,浙江余姚的儒生朱舜水,才会想到去乞师日本,在他的心里,大明灭亡是信奉儒家文化的国家出问题了,要找日本这样的文明同类来帮助兴复明朝。

 

  然而,对于信奉儒家思想的日本人而言,政治上自认为是日本人,文化上却以孔孟为精神上的信仰,当《诗经》、《尚书》等经典中,出现类似中国”“夷狄的词汇时,日本人就会主动去脉络化,将它们从中国文化的背景里抽出来,作为抽象的理念而不是具体的实体来理解。

 

儒学已经成为东亚文明的公分母

 

  黄俊杰教授表示,在多元文化并立,中国迈向和平崛起的时代,中心和边缘日渐模糊,我们应该以更开阔的心胸,进行《儒藏》编纂工作,宏观儒学在中、日、韩、越的发展,不再预设中国是中国而其他国家是夷狄

 

  “2000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固然活跃于中国山东半岛,如今,儒学已经成为东亚文明的公分母,求其同,存其异,《儒藏》的气派将更广大。《儒藏》工程要在二十一、二十二世纪全球化新时代中展现它的全球意义,就应该扩大视野,将儒学作为东亚各民族各文化的精神之源,才能真正成为东亚文明与西方文明对话的思想资产。

 

知识背景

 

  《儒藏》工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来以儒、释、道三分天下,可千百年来。只有《佛藏》《道藏》,没有把儒家文化的典籍文献编辑为一个体系。20041月,北京大学联合2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正式启动《儒藏》的编辑工作。项目包括《儒藏》精华编,收书500部,约1.5亿字,计划2010年完成;《儒藏》(大全本)将收书5000部,约10亿字,计划于2020年完成。还要编成一部《儒藏总目》和一部《中国儒学史》。日前,第一本样书已经问世。

 

专家简介

 

  黄俊杰台湾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兼任共同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计划总主持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