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国际儒学论坛•2007”隆重开幕
来源:人大新闻网 (2007年12月3日10:55) 作者:孔子学院

 

    12月1日上午,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2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寻儒家义理,追寻现代价值,以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本早稻田大学前任校长西原春夫、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东俊、日本法人代表协会会长弦间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处长扎哈罗夫、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等出席了会议并为大会开幕式致辞。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主持。

    纪宝成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就此次研讨会主题——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展开了阐述。纪宝成校长认为儒家文化是一个“从内圣到外王,整个儒学是一个一以贯之、知行合一的学说整体”,并纵述了儒家思想中成就政治、重视经济的“外王”传统;又进一步分析了儒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就是对国计民生的关切,而儒家的道德理念则可以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动力支持。

    西原春夫教授发表了致辞。在他认为此次大会主题可以和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这部书联系起来,新教伦理和儒家伦理也有相似性,那么“不能说发展经济非依靠新教伦理不可”,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期待。同样来自日本的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理事长、日本资生堂原社长弦间明先生做了大会发言,从资生堂的经营理念诠释了儒家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相容性。

    韩国成均馆大学李东俊教授在致辞中对大会主题从“职业平等与士人精神之普遍化”做了解读,认为儒家并非不关注经济发展,孔子的“先富后教”和孟子的“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就是关注经济发展。并对毅柳庵麟锡之“五民论”——“士、农、工、商、兵”做了新的解释,“谋求经济伦理的实在性”。

    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在大会致辞,表示对孔子研究院编纂儒藏继续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做闭幕词。张立文教授从日本工商之父涩泽荣一的“《论语》和算盘”说出发,分析了儒教伦理成为日本振兴工商资本的精神力量,也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精神力量。张教授认为“儒教伦理的整体性、贯通性、融突性,在当代经济活动中有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并针对当代经济发展中的破绽和信息社会化及网络虚拟经济的出现提出了“和合经济学”,以“中和大本达道”的原则指导经济健康、平衡、公平的发展。

    与往年一样,众多国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在他们致辞中,对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和殷切的期望,并对儒家文化和经济发展谈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国际儒学论坛还吸引了港澳台地区和其他一些国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来自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俄罗斯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扎哈罗夫也在大会致辞,对大会表示了赞扬和期望,认为这样的大会能够发扬儒家学说,并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

    这个定期的、高规格的学术论坛,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每年一度的学术盛宴。今年论坛吸引了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共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并提交论文60多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