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 >> 儒门动态 >> 正文
台湾儒学文化一瞥
来源: (2007年12月31日12:30) 作者:小慧辑

 

    去年12月下旬,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期间去台湾考察。在台时间虽不长,但台湾浓厚的儒学文化却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它的历史演进轨迹与大陆不甚相同,因而显示出来的文化现象也与大陆有所差别。


  台湾原是南岛语族文化圈的一部分。明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占据台湾38年,使台湾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至1894年转而由清政府统治。在这232年的长时间里,台湾发展出以华南农业、渔业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汉文化。其间由于大陆移民纷纷到台湾开拓,统治阶级为了对台湾加强管理,大力宏扬儒学文化,对台湾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第二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统治台湾共50年,使台湾又融入了大和文化。所以,今日的台湾社会,是上述历史影响下的多元文化社会。尽管如此,汉文化始终是台湾的主体文化,而传统的儒学文化又是这一主体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儒学文化渗透在台湾人众的意识形态里,而孔庙的兴盛则是儒学文化实体形态在台湾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起到清政府统治台湾期间,凡是设有府治或县治的地方都建造了孔庙。在众多的孔庙中,历史最久、最出名的是台南孔庙。


  台南孔庙建于明永历二十年(1666),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它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揭开了台湾教育发展史的崭新一页,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从此在台湾岛上传播开来。孔庙内设立太学,培养出一批批在岛内颇有影响的儒学人才。随着清政府对台湾管理的加强,历任的巡台长官都亲自兼任台湾的学政,凡设立的府县大都在孔庙设立府县儒学,孔庙成了儒教的主要活动场所。


  台南孔庙建筑庄严雄伟,主建筑大成殿供奉孔子灵牌,正上方悬挂着数块历代皇帝题写的横匾。殿内只有神位,没有神像。后殿崇圣殿供奉着孔子上下五代的神位。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每年的这一天,台南市政府都在孔庙举行祭奠孔子活动,各类人近万参加这一活动,堪称当地最大的盛事。


  在台湾排名第二的孔庙是台北孔庙。台北孔庙始建于明末永历十九年(1665),为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倡建,后被日本侵略者毁坏。1925年,台湾人民重建孔庙,1939年竣工。因此台北原孔庙虽比台南孔庙早建一年,但现孔庙却比台南孔庙晚建273年。重建的台北孔庙恢复到原来孔庙的壮丽面貌,被誉为“正统南中国式的孔庙”。每年9月28日,同样由台北市政府主持在此举行祭孔大典,仪礼均按古制,参祭者穿古服,献供品,舞八佾,奏大雅之乐,整个场面肃穆、庄严、隆重。


  在台湾众多孔庙中,还有一座彰化孔庙也颇有影响。彰化孔庙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历经扩建,庙貌辉煌。加上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当时的省府就设在彰化,所以,彰化孔庙曾一度成为台湾儒学活动的中心。可惜这个孔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孔庙是1972年台湾人民在旧址重建的,它比原庙规模更大,更为庄严。


  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北岸有一座文武庙,建成于1938年6月。庙随坡就势,分为三进,每一进供奉孔子,第二进祭祀武圣关公并加祀岳飞、神农大帝、文昌帝君等,第三进可俯瞰全潭景色。庙前牌坊为四柱三门三重檐歇山建筑,黄琉璃瓦覆盖,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文武庙第一进至圣师殿,是全台湾唯一开大门的孔庙,殿内供奉着孔子年轻时的塑像。只是我们来得太晚,庙门关闭,未能一睹青年孔子的风采,甚为惋惜。


  台湾传统文化与大陆一脉相承,相信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台湾的儒学文化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关链接:<<台湾儒学文化一瞥>>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