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张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国子监历时2年的大规模修缮,将于明年上半年结束。届时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将全面对外开放。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在5日召开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工作说明会上介绍说,此次修缮耗资7000多万元,是该建筑历 
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孔庙国子监内各时期的历史痕迹予以保留。 
    记者看到,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的外墙和立柱上都涂上了簇新的颜料,而屋顶下方的壁画仍呈现老旧的颜色。 
    “为了尽量保持历史信息,我们只对上面屋檐中依然完整的壁画做了‘除尘’,而下面的墙体损坏严重,只能按原貌修复了。虽然现在看着有些反差,但一两年后下半部分的颜色会和上面的趋向一致。” 王玉伟解释。 
    国子监始建于元24年(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古代唯一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1306年建成的孔庙是国子监的组成部分,历史功能主要是纪念孔子,推崇儒学和教化学生。 
    孔庙、国子监历史上都经历过多次修葺,并于1988年同时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两者总占地面积为24800平方米,比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还大。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修缮完毕后,孔庙、国子监将以崭新面貌向世人开放,除展览展示外,还将增加国学教育和研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