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概况
齐鲁文化研究是山东师范大学具有几十年深厚学术积累的优势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把齐鲁文化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著名学者安作璋、严薇青、田仲济等人当时就发表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师范大学的齐鲁文化研究又呈现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99年,山东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经充分研究和认证,决定正式组建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伊始,本中心就高标准、严要求地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在集中校内专家的基础上,联合省内外众多专家,形成了一支研究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2001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自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展开工作。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在整合集中校内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又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围绕重大项目研究进行学术队伍建设,聘任了国内外多名在齐鲁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为专兼职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力量较雄厚的研究队伍,使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一个以研究和弘扬齐鲁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研究机构。目前,齐鲁文化中心在队伍建设和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开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多学科优势互补,是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的显著特色。山东师范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良好的基础,与齐鲁文化研究相关的学科多数是本校的优势学科,其中6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0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现聘任校内外专职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0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学校特聘著名学者何兹全、任继愈、李学勤、张岂之、庞朴、杜维明、袁世硕、董治安、刘泽华、晁福林、牟钟鉴、孟祥才等为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或学术委员。现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安作璋先生;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志民教授兼任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为程奇立(丁鼎)教授、孙伯恒副研究员、仝晰纲教授。
根据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三大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整合研究力量,组织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中心下设三个研究所:(1)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为石玲教授;(2)古文献研究与整理研究所(含儒家文献与山东地方文献研究),所长为梁宗华研究员;(3)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为仝晰纲教授兼任。此外,还整合校内外有关研究人员于2006年成立了“全真道研究所”,并聘任赵卫东博士为所长。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与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数十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交流关系。现聘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为客座研究员;聘任韩国翰林大学金秉骏教授为校外专职研究员。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9项。此外还有教育厅社科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8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出版了《齐鲁文化通史》(八卷本)和《齐鲁历史文化丛书》(100册)两部标志性成果,此外还出版了学术专著43部,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各项要求,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