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依姆的国学班吸引了好多人
墙上挂着“孔子”,小朋友们诵读《大学》、《老子》的声音不绝于耳,乍看起来,这好似私塾。可授课的不是手拿戒尺的先生,而是一个衣领上别着微型麦克风、笑容可掬的老人。上周六下午,福州世纪佳源小区中华文化经典亲子诵读首次开班,18个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前来参加,他们大多3至6岁,许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中华文化经典。 领着孩子们诵读的是退休幼儿教师陈凌。她62岁,平时爱好读古书。2002年的一天,她听到当时5岁的孙子尧尧,大声背诵电视上播的一则妇科广告词,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产生了:小孩子的记忆能力强,与其让他们记这些广告词,不如教他们背诵经典,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由此,她的中华经典推广之旅,便从她的小孙子开始了。 有一天,陈老师讲《论语》中孟武伯问孝时,讲到“父母惟其疾之忧”,陈老师解释说,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身体,孩子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是孝顺父母。几天后,尧尧的爸爸与朋友出去喝酒,小家伙赶紧说:“奶奶,他不爱护身体,不孝!” 渐渐地,朋友、亲戚和邻居知道陈老师在教孙子《论语》等文化经典,都极力赞成,并很快带着他们的孩子加入。随着加入的幼儿增多到10多人,幼儿诵读班的雏形已然形成。 后来,陈老师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申请,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工程福州辅导站正式成立。 此后,一个个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成为义务的诵读老师,可是,“诵读班”一路走来却步履维艰。没有场地,只能利用各家的客厅,人多了装不下,他们就去柴火间的通道。去年,他们自费在西洪路租了一间房作为教室。去年12月,在金洲社区刘主任的支持下,经典亲子诵读班首次走进社区,在金洲社区办了两个班。上周末,陈老师和他的同伴又得到世纪佳源小区的邀请,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精彩一幕。 从家庭到社区,陈老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亲子诵读”,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这和以往的课堂教育不同。一来家长也可受益,二来又可以在家时常温习。 每当孩子诵读正确,陈老师就会有一个反复拍肩膀的动作:“你真的真的很行。”就这样,老师循循善诱,及时给予小孩子鼓励,孩子们用心、认真,老师教得欢喜,孩子们学得更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