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迎生用自己的言行打造个私经济“党员示范岗”

盛迎生深入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盛迎生与生产技术人员研究产品质量
盛迎生是何许人?有人说他是私营企业家,有人说他是儒雅商人,更多的人则说他是一个大善人。
他推崇为商者德。正因此,他长期关心、资助残疾人,资助农村困难小学。1990年以来,用于资助残疾人的爱心捐款已经超过了100万元,用于捐助农村贫困小学的爱心捐款已经超过了10万元。正因此,他注重个私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在我市个私企业中,探索出了个私党建的新路子。
他推崇为商者诚。正因此,虽然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历经坎坷,但是,他始终以“经商之道、诚信是金”来勉励自己,以人格魅力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正因此,在多年的经营活动中,没有发生一起经济或质量纠纷,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
他推崇为商者善。正因此,连续6年的春节,他自发地捐钱捐物,慰问驻境龙山街道和平村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正因此,他在和平村创办企业6年来,100多次为企业周围群众提供紧急情况下的24小时免费用车服务,把4名孕妇紧急送到医院安全分娩,把70多名突然发病的老人或小孩送到医院急救,挽救了十几条生命。周围群众把他创办的企业誉为和平村的慈善协会,把他的企业车队誉为“和平村的120”。
对徽商兴衰颇有研究,对浙商崛起深表敬佩的他认为,兴盛之时的徽商即儒商,崛起于当代的浙商则是诚商,两者都是他学习的榜样。能有这番见解、能够这样把握自己的企业家,无疑是一位德善为先的现代儒商。
惟有善,才能包容一切
盛迎生有一颗善心,这与他刚参加工作后整天打交道的群体有关。1990年,他被组织上任命为鸠江区民政福利工厂厂长。走马上任后,整天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打交道,不仅使他对这个特殊群体多了一层了解和理解,更多了一分关心和呵护。
“刚到厂里时,由于整体与残疾人打交道,我的心情一度是压抑和沉重的。企业属于区办集体福利小工厂,有30多名各种类型的残疾员工,其中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劳动能力。然而,为了支撑企业,也为了支撑这些残疾员工的生活信心,他每天必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他在回忆中打开了话闸:“我在接触中发现,残疾人与正常人有着同样的人格和尊严。但是,他们却有着正常人所没有的自卑感。必须时时处处尊重他们,包容他们,才能唤起他们的生活信心。”
一次,他带着3名肢残职工到外地出差。在中途一个县城的饭店吃饭时,邻座的食客用刻薄的言语讽刺、嘲弄3名肢残职工,引起3名肢残职工的不满,以至3名肢残职工与对方发生了言语冲突。对方依仗自己是健康人,率先用暴力向3名肢残职工发起挑衅。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怒斥对方:“你们这些健康人怎么能动手殴打残疾人?你们如果打伤了他们,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毫无廉耻、不讲道德的行为!”在他的正义言辞下,对方灰溜溜地离开。
他说,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心里感到很辛酸。在工作中尽量去尊重乃至包容残疾人,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满足。
家住湾里镇的残疾人小汤在福利工厂工作,由于其妻子也是残疾人,没有能力挣钱,孩子又在读书,需要用钱,导致家庭生活经济困难。这年的冬天,小汤和妻子为家里经济问题发生争吵后,连续多少天闷闷不乐。一个下雪的晚上,小汤在家喝了闷酒后,对生活产生了绝望的情绪,跳进了门前2米多深的水塘,想了断自己的生命。当附近的群众发现小汤跳水轻生后,惊得不知所措。就在大家愣神的瞬间,他闻讯赶来,毫不犹豫跳进了冰冷的水中。在施救过程中,由于小汤去意坚决,根本不理会他的施救行为,在水中拼命反抗。经过将近20分钟的水中拼搏,他终于在岸上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将小汤拖上岸。
上了岸后,他和小汤都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乌。他赶紧发动现场的围观群众将小汤抬进了他的办公室,然后打开空调,为小汤找更换的衣服。然而,就在他为小汤找更换衣服时,小汤再次冲出去,又一次跳进了水塘。他听到群众的呼叫后,大步流星地追了出去,第二次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水塘中。又是一番水中“拼搏”。十几分钟后,他再次把小汤从水塘中救上岸。这一次,小汤情绪终于控制下来。
第二天,他主动将小汤找到办公室,跟小汤促膝谈心,了解小汤选择轻生的思想根源。在掌握了小汤家的经济困难情况后,他当即将1000元现金塞到了小汤的手中,然后语重心长地跟他谈家庭、谈人生、谈孩子。经过一番交谈,小汤终于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有人对残疾人不尊重、不理解,甚至鄙视他们。而他由于在福利工厂工作的这段经历,使他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的心情,对残疾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长期以来,他一直非常关注弱势群体,不时地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惟有爱,才能凝聚人心
1993年,组织上把他安排到市社会福利服务公司担任经理。从生产企业厂长到商贸企业经理,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他关心、资助弱势群体的善心没有变。每年都主动为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弱势群体聚集的场所捐款捐物。
1998年,随着市社会福利服务公司的解体,他自主创办了芜湖衬衫厂,专门生产供出口的贴牌衬衫。创办初期,由于不愁市场销售,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每年仅纳税就有40多万元。企业效益好了,他资助弱势群体的投入就更大了。一次,鸠江区残联募集残疾人轮椅,他一捐就是20辆;一次,市工商联为建设农村光彩小学,在全市私营企业中募集资金,他带头捐助了3万元。
有人问他:“你每次捐款都这么大方,肯定赚了不少钱吧?”他则笑着回答:“创办企业只是一个人通过实施一种方式,解决原有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需求。赚多少钱是次要的,关键要从中享受到追求和实现这种目标的快乐。而通过捐款捐物资助弱势群体,则是一个人的良心和良知,则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姻缘的大爱。”
受到过他资助的残疾人始终铭记他的爱心。今年3月初,当年在福利工厂工作的肢体残疾人曹贵宝来到公司时。他问曹贵宝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曹贵宝只是回答,好久没有见到老厂长了,实在想他,就找来了。一句话,感动得他眼圈都湿润了。“现在,我到步行街,只要看到残疾人,我都毫不犹豫地掏出10元、20元钱给他们。残疾是装不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残疾,找不到生活出路,他们是不会出来乞讨的。”他说。
1999年春节后,正当他创办的芜湖衬衫厂效益快速增长时,个别国家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进行限制,导致衬衫厂产品大量积压,当月就亏损了180万元。经过3个月的苦苦支撑,纺织品出口形势依然不明朗,他只得选择停产。
那时,是他精神倍受打击的时期。自己创办的企业,运转不到两年,就这样夭折了。这次夭折,使他认识到,没有品牌铺路,出口寸步难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步创牌,才能使企业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为强大的竞争能力。
停产后,他把该支付给140多名员工的工资全部兑现,把该给供货商的材料费分文不差地结清。由于资金回笼链的断裂,他把自己花19万元新买的轿车低价转让了,用转让的钱结清了最后一笔供货款。
从衬衫业全身而退后,他的事业陷入了暂时的低潮期。
惟有真,才能彰显人格
2000年元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两位对白酒酿造业颇为熟悉的朋友。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对白酒市场进行了调研,并深入了解了白酒酿造的工艺、流程等技术。随即,招兵买马,投资创办酿酒企业。
芜湖又称江城,何不打江城品牌呢?他到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时得知,江城品牌已经被东北一家小酿酒企业注册。深谙品牌重要性的他深感惋惜。慎重考虑后,从网上查找到对方的联系电话,请求对方转让该品牌。对方刚开始时未予理睬。他又专程前去洽谈,终于感动了对方。江城品牌回到了芜湖。
接下来就是选择经营场地。龙山街道(原大桥镇)和平村是他的老家,对家乡的亲情使他作出了决断:“回老家创办企业,解决周围的剩余劳动力。”不久,江城酿酒公司在和平村落户。他明确规定,企业用工,除特殊技术岗位专业人才,其他全部在本村招聘。如今,在生产一线岗位的员工全部来自和平村。每年仅发给这些员工的工资就有四五十万元。不仅企业发展了,也带动了周围群众的共同致富。
他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识。“搞企业,需要融入地方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他说,和平村地处城郊,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如果遇到一件紧急事,根本找不到“的士”。特别是,每每需要急救时,向120急救中心求助,时间根本来不及。他了解这一情况后,作出了一项规定:凡和平村群众遇到紧急事求助用车,企业24小时提供免费服务。6年来,这项规定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年正月初一晚上7时许,和平村乐家自然村小刘的女儿在吃饭时突然癫痫病发作,从饭桌上摔倒在地。在摔倒过程中,右手腕的静脉被碗的缺口划破,导致血流不止。当时,他正在陪家人吃饭,接到电话后,放下饭碗就冲出家门,驾驶着汽车就直奔小刘家。把小刘的女儿抱上车后,快速地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急救。到了医院,小刘发现随身没有带钱,急得直掉眼泪。他二话没有说,就将自己口袋里仅剩的300多元现金塞到了小刘手中。经过急救,小刘女儿脱离了危险。医生说:“如果晚来5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几年来,在他的紧急出车下,4名孕妇顺利分娩。一天晚上10时许,和平村新家自然村一名孕妇出现了分娩征兆,疼得在家大呼小叫。她的家人拨打电话向他求助时,他正准备休息。听到求助,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家门,驾驶着汽车就赶往孕妇家。从接到求助电话到他驾驶汽车赶到,前后没有超过3分钟,等候在门前的孕妇家人感动得当场就落下了眼泪。将孕妇抬上车后,孕妇因阵痛而苦苦呻吟。当车行驶过十里牌时,孕妇就要分娩了。他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安慰孕妇。进了市区,他直接将汽车开到了二院的妇产科产房边。到了产房,孕妇的家人没有带钱,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所带的3000元现金,在递给孕妇家人时还说:“你们先拿着用,如果不够,我再回去取钱。”短短几句话,把孕妇的家人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只是一个劲地道着谢。很快,从产房里就传出喜讯:孕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直到这时,他一直紧绷的弦才松弛下来。
对待小孩是如此,对待孕妇是如此,对待老年人、残疾人更是如此。一天傍晚,他驾驶汽车从市区返回公司。当汽车开进和平村小道时,他发现一旁的水田里有人在痛苦地呻吟,他停车察看时发现,是居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因遭摩托车撞击撞断了腿。因为天黑,没有路灯,老人没有看清肇事者。他立即将老人抬上了车,将其送到医院,自己掏钱为老人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