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徐闻发现“新建徐闻县儒学尊经阁并辟青云路记”残碑
来源:图读湛江 (2007年3月8日8:52) 作者:小薛辑

 

清代残碑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 特约摄影师 曾 青 通讯员 吴 凯 金 虎 编辑/皓 雪)近日,在徐闻县徐城南门塘(原圣殿塘)发现一块清代残碑,该碑现为徐闻县徐城镇西门村民邓望收藏,碑残字45厘米,宽35厘米,厚2.5厘米,端砚石质,碑文阴刻,小楷,书写端庄清秀,刻工细腻,是一件清代书法佳品。它印证了徐闻清代教育的状况,为研究清代文化教育史提供了物证资料。

  碑文如下

  学者通经将以致用也,国家经学昌明,文教鼎盛。累朝颁发经籍,广惠士林,虽四远海滨州县莫不师严道尊,民知敬学,在学之士得安于所居之一地,诚望其处则讲至贤之志,业出则奋云雷之经编,而非如班孟坚所讥,以是为禄利之路也。徐闻启以汉,圣庙建立中更迁徙,明季学焚于兵。本朝康熙九年(1670)兴复,乾隆五十四年(1789)葺治较宏,阅今四十余年。壬辰(1832)八月,瓴啇瓦门墙大为风损,于是署县事赵君榛偕儒学叶君重辉、黄君煇倡集绅士勤捐葺修,大加整饬,以邑士李学博梓瑶及候选州吏目何斯惠督工。乃敬移崇圣祠于明伦堂,旧宇改建,奉至圣原像燕居亭于明伦堂之东。

  “尊经阁并两廊为藏书之所,而辟青云路于学之东建于癸已(1833)夏月,至甲午(1834)孟夏竣工用白金一万有奇,学博请记之。”查清宣统《徐闻县志》卷之十五《艺文志》记,此碑为清内阁兼礼部侍郎提督广东全省学政加三级王植所撰。残碑之文仅为全文的一段。碑文记取了徐闻新建的孔庙中的尊经阁(藏书楼,是徐闻清代的官办图书馆)和新开辟的青云路(在孔庙的东围墙外,为古石道,而后沿路置青云坊,多居邓姓)。当时建造尊经阁的知县是赵榛,赵榛也是重修贵生书院的倡导者,是位重视教化,珍爱文物的地方官,而且徐闻的文化名人李梓瑶等在这项工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