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儒学之光,照耀人生之路 ――萧山六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访谈
编者按: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的基本精神,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新体系。近年来,我区各普职高认真贯彻这一基本精神,校本课程建设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在这方面,萧山六中引人注目,富有特色。记者就此做了一次专题访谈。
高一上学期模块A:《<论语>选读》(10课时);模块B:专家讲学(全校,2课时)、影视赏析(全校,2课时)、孔子广场竣工仪式(全校,2课时)、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全校,2课时)、孔子忌日祭拜活动(全校,2课时);模块C:走近孔子(4课时)、走近孟子(4课时)、走近荀子(4课时)、走近朱熹(4课时)、走近杜维明(4课时);模块D:走访萧山人(4课时)、走向现代企业(4课时)、“千万里追寻”活动(4课时)。
高一下学期模块A:《我与孔子》(10课时);模块C:我的学习与孔子(4课时)、我的修养与孔子(4课时)、我的家庭与孔子(4课时)、我的交际与孔子(4课时)。共42-56课时。
高二上学期模块A:《儒家经典语录》(10课时);模块C:走近古代儒学(4课时)、走近现代儒学(4课时)。
高二下学期模块A:《<论语>心得》(10课时);模块C:现代人的发展与儒学(4课时)、现代企业发展与儒学(4课时)、和谐社会建设与儒学(4课时)。共42-56课时。
高三模块B:8-10课时。
记者(以下简称“记”):邵校长,贵校着手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什么?
邵银梅(以下简称“邵”):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对话和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培养一支具有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记:六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始于何时?
邵: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我们组织力量,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孔子与我们》,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我们坚持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为培养目标。我们认为,有特色有文化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的成长,更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
记:六中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具有怎样的资源优势呢?
邵:第一,我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5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传统,不断开拓新的局面,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第二,教育科研基础厚实,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之路,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的教科研水平在萧山区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第三,教师资源充沛,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61人,其中非萧山籍教师50人,35岁以上教师19人,30岁以下教师108人。我们有一个兢兢业业、悉心指导年轻教师的老教师群体,他们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有一支占全体教师三分之二的青年教师队伍,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非萧山籍教师多,约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一,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有着为学校奉献热血和智慧的共同意愿。这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第四,孔子铜像的隐性价值。五年前,我校校友、中球冠集团总裁任文达先生向母校四十五周年校庆献上的厚礼——孔子铜像,现屹立于校前广场中央。这给了我们重要的灵感,激发了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成为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孔子与我们》的物质诱因。孔子,已不仅仅是两千年前的思想家的名字,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一座瑰丽辉煌的文化殿宇。孔子也当然不仅仅属于萧山六中,而且属于全中国以至全世界。但在我们的孔子铜像前,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与我们是如此亲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在全世界有100多所孔子学院,有国际“孔子教育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以及后代学者的儒家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愈来愈广泛。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充分挖掘实现孔子铜像所赋予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呢?
记:邵校长,读者很关注六中校本课程的整体计划,能否作个简单介绍?
邵:好的。
高一上学期模块A:《<论语>选读》(10课时);模块B:专家讲学(全校,2课时)、影视赏析(全校,2课时)、孔子广场竣工仪式(全校,2课时)、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全校,2课时)、孔子忌日祭拜活动(全校,2课时);模块C:走近孔子(4课时)、走近孟子(4课时)、走近荀子(4课时)、走近朱熹(4课时)、走近杜维明(4课时);模块D:走访萧山人(4课时)、走向现代企业(4课时)、“千万里追寻”活动(4课时)。
高一下学期模块A:《我与孔子》(10课时);模块C:我的学习与孔子(4课时)、我的修养与孔子(4课时)、我的家庭与孔子(4课时)、我的交际与孔子(4课时)。共42-56课时。
高二上学期模块A:《儒家经典语录》(10课时);模块C:走近古代儒学(4课时)、走近现代儒学(4课时)。
高二下学期模块A:《<论语>心得》(10课时);模块C:现代人的发展与儒学(4课时)、现代企业发展与儒学(4课时)、和谐社会建设与儒学(4课时)。共42-56课时。
高三模块B:8-10课时。
记:那么,为了课程实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你们有哪些保障措施呢?
邵:首先,坚持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实施原则。探究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自主地接受教育;体验性,就是注重课程开发实施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因素,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对活动过程的关注应超过对直接结果的关注;实践性,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中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使课程开发实施过程有充分的自由度和宽松的氛围。提倡大胆思考,新异的求索,鼓励不同观点的存在,不同实践感受的交流,同时在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选择中形成能力。
其次,我们设计了具体而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和流程。步骤:分析情景、评估需求、分析资源;确定校本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并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形成初步意见;与课程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修订;组织课程方案的实施。具体流程:①模块A:教务处评估论证→试点观摩、总结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制订计划→上报审批→确定教师,集体备课→组织实施→中期督查→组织反馈,继续实施→小结,考核评价;②模块C:教务处评估论证→试点观摩、总结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制订计划→上报审批→确定教师,集体备课→指导学生选课→组班实施→中期督查→组织反馈,继续实施→小结,考核评价;③模块B、模块D:政教处策划→方案上报,评估审批→具体分工落实→活动组织→活动小结、考核评价。
第三,我们还研究了操作的途径、环节与方法问题。途径有:学科渗透,这是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实施通道;专题研讨,这是基于不同主题的校本课程实施通道;团队合作,这是基于学生社团和校本课程框架下的小组式团队的实施通道;网络学习,这是基于网络化时代的校本课程实施通道。重要环节包括:①熏陶;②感知;③评说;④践行。方法有:①经典诵读;②问题探究;③名人访谈;④师生论坛;⑤个人博客;⑥主题征文;⑦演讲辩论;⑧其他方式,如拟写对联,公益广告语设计,校本课程网站建设的金点子征集,“孔子与我们”展示室的策划、布置和说明性评价性文字材料的撰写,人生格言警句的创制等等,均是可以进行论证、策划的实施方式。
第四,要抓好师资培训工作,近期有三大任务:①邀请课程专家作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讲座,学习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②组织教师学习《萧山六中校本课程<孔子与我们>开发实施方案》,明确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和任务;③组织教师学习《论语》、《〈论语〉心得》等著作和孟子、荀子、朱熹、杜维明等儒学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的介绍性材料、拓展性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
第五,要花大力气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评价方式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即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途径与内容包括:1、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2、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探讨,实践活动等;3、知识与技能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第六,在组织机构上,我们成立校本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总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校本课程建设指导组,下设办公室和两个开发实施核心组,负责指导、组织、审查、督查、考评、总结等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实施工作。成立校本课程建设的制度、资源与动力保障组(第一保障组)和平台保障组(第二保障组),分别负责相关制度与职责的制订、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机制的构建运作工作和开发实施相关平台的搭建支撑工作。
制订《校本课程申报与审批制度》、《校本课程研修制度》、《校本课程实施规划》、《校本课程教师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学生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校本课程之子课题招标办法》、《学生参与开发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以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正常化、有序化、规范化地推进。
记:从现在的课程实施工作来看,您认为这些措施有效吗?
邵:目前,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正深入有序地开展,课程实施方面的情况积极而良好。当然,我们也在及时地针对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扎实而有成效。
记:邵校长,您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有着怎样的期待?
邵: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打造阳光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近两年的校本课程实践为基础,充分利用我校自身条件,深入挖掘我校各种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逐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步搭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平台,逐步创设适应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课程品位,全面实现课程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依靠全校师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劳动,一定能够在不断地迎接挑战中前进,在不断地战胜困难中走向成功,收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