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常州四星级酒店操办仿古婚礼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7年5月7日16:14) 作者:小慧

 

新娘凤冠霞帔,新郎身穿状元服、头顶官帽,这样的仿古婚礼,在明都师源宾馆的操办下,显得格外热闹。记者昨天从这家宾馆的总经理王珺处了解到,仿古婚礼是“五一”期间由宾馆和合作者免费提供的,目前已经为3对新人举办了这样的婚礼。

    【流程】仿古婚礼的步骤大致如下:新娘在宾馆换好婚装后,进入轿中;锣鼓、唢呐开道,而后是在8面喜牌,媒婆紧扶花轿,其后是16名身着旗袍的姑娘手持大红灯笼;花轿至仿古门前,新郎挽弓搭箭,向花轿门连射3支;新娘出轿,跨火盆、踏瓦片,进入仿古门。到宴会大厅后,新郎用秤杆挑起红盖头;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改口,长辈给新人递红包;而后是行三拜、交杯之礼。最后新人换装开香槟、切蛋糕。

    【意蕴】明都师源宾馆操办的仿古婚礼,用王珺的话来说,是“师古而不泥古”,古典婚礼的形式融入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王珺说,比如挽弓射箭和跨火盆,本意都是驱邪,但操办者则换意为“丘比特之箭”和“生活红红火火”的兆头,火盆由于安全问题,也换成了红色花瓣盆。在古代,女方家长是不参加婚礼的,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双方家长一视同仁。因为风俗改变,原来的跪叩礼也换成了鞠躬。一些现代人能接受的礼仪还是保留下来了,像踏瓦片,取原意岁岁平安。

    【由来】“婚宴一向是常州餐饮兵家必争之地,明都师源宾馆去年一共举办了2600多桌。去年年底宾馆被评为四星级后,一直在思量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婚宴市场中闯出自己的特色。”王珺说,“今年回老家过年时,很偶然看到资料片中古典婚礼的模仿场面,十分热闹,也十分好看,仿古婚礼倒不失为一个够吸引人的亮点。”

    王珺认为,现在流行的西式婚礼,其实并不见得符合中国的习俗和审美。“比如西方以白色为纯洁的象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对女性来说是‘孝色’,总让人有怪怪的感觉。而且,中国人喜欢用鲜艳的红色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如果婚纱用这种颜色,则更为不伦不类。”

    经过紧张的策划,明都师源终于在“五一”期间推出了仿古婚礼。“收到了预想中的效果,在婚礼让这对新人终生难忘的同时,也给宾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珺打了个比方,“男女主角在这一刻,把感情喜剧推向了最高潮。”

    【点评】很多中国的传统礼节,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让人难以忘怀。仿古婚礼,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近年渐兴的新儒学、私塾热、汉服热,直到最近奥运服装“汉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焦灼,在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寻求突围和重审。

    如果把西式婚礼看作是新生代对开放的渴望,那么恢复中式古典婚礼,则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这种寻根,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复苏的表现。试看日本和韩国,在婚礼大典上其实也是穿上自己民族独特的盛装。

    理性的寻根,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把不合理、落后的元素加以改造和摒弃,增添时尚的现代元素,而孝、礼等传统文化精髓,得以代代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死搬传统,犹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追求幸福和美丽的人们,注定在走向一个规整统一的结局。也有人士指出,“复古潮”大多为年轻人热衷,其实不过是人们好奇和标新立异使然。

    著名女作家龙应台一次在谈到和国际接轨时说,国际化是懂得如何接轨,但并不是如何把那个火车货柜里头的内容整个都变掉。她是提倡“复活传统”的,她认为,传统一直在“活着”,“死去”的只是人们的眼睛,它没有意识或是能力去发现和寻找。

    世界因多样化而美丽。因此可以说,在单一整齐化的全球化浪潮中“复活传统”,是一条寻觅美丽的征途,其意义的重要性,显然超越了重拾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或许不是所有复古者都有如此“文化自觉”,但把人生大事烙上“复古”的标签,其行为本身已经证明了一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