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六十五岁。
5月,由于Richard Palmer教授的介绍,应邀在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位于海德堡的家中访问伽达默尔,讨论理解的本体问题及有关中西哲学的异同问题。后来还为这次历史性的见面撰写了回忆录:“世纪会面”,该文后来发表于《本体诠释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01年,六十六岁。
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上作主题发言。该会议由方克立教授策划与主持,会议规模盛大。
2002年,六十七岁。
《当代中国哲学》(英文版),由成先生及Nick Bunnin编着,在波士顿和牛津的Blackwell出版社出版。
2003年,六十八岁。
1月6日至8日成先生回台北讲学,在国科会人文学研究中心演讲三场,讲题是“本体诠释学”、“后后现代与新新儒学”、“人文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管理学”,由林正弘主任主持。
8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21世纪中国哲学世界大会上主持了一个关于21世纪中国哲学、文化认同与人权的圆桌会议。
同月在瑞典Vasteras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上作题为“世界伦理与儒家模式”的主题发言。
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与比较哲学国际会议上作关于自我和他人的主题发言。
10月,在台北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哲之当代诠释学术研讨会上作“本体诠释学的本体结构与诠释结构:兼论中国哲学的诠释定位”的主题发言。
11月,在北京参加的由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高等教育论坛”上,应邀作了题为“高等教育的功能及其管理意义”的主题发言。
由Antonio Cua编辑,印有成先生撰写的14个主要词条的《中国哲学百科全书》在伦敦和纽约的Routledge出版公司出版。
2004年,六十九岁
秋季,接受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邀请,担任牛津大学中国哲学讲座,为研究生讲授当代中国哲学,并赴康桥大学,伦敦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等校作中西学术讲演,重新检视中国语言逻辑与希腊语言逻辑有关本体思考的差异及其成因与后果。
应邀于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昌盛中国哲学讲座》,于十二月下旬讲授《当代中西哲学十二讲》
2005年,七十岁
6月应邀于济南山东大学担任《周易研究中心讲座》,主讲《中西哲学视野下的周易哲学十二讲》,并被聘为大学名誉教授。
7月,参加在澳洲雪梨市国立南韦尔斯大学举行第十四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
《成中英自选集》在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出版。
《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出版。
8月,参加在上海华东师大由潘德荣教授发起与主持的“本体论与诠释学国际研讨会”,兼庆祝成先生的生日,发表<本体诠释与诠释本体>英文论文一篇。潘德荣主编的《本体与诠释:贺成中英先生70寿诞论文专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10月,参加在台北大学中文系由赖贤宗系主任筹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哲之当代诠释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并在总结座谈就“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担任引言人。潘德荣、赖贤宗主编的《本体与诠释:成中英先生70寿诞庆寿论文集》在台北的康德出版公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