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正文
韩剧热播的文化内涵浅析(张娟)
来源:人民网 (2007年7月20日9:40) 作者:张 娟

 

    2005年9月,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播出韩国大型历史剧《大长今》,由此,韩剧在我国又掀起了一股热播浪潮。该剧的热播,再一次以实践证明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地位,从而模糊了受众与传播者以及媒介中人的界限。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韩国加大了对外的文化输出,而其文化输出的主力军或曰先锋军当首推影视作品。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引进韩国的影视剧,但起初反响并不大,如该年度引进的《嫉妒》,并未引起受众的注意。直到4年以后,韩剧才渐渐受到广大中国电视观众的青睐,韩剧热正式拉开帷幕,如相继播出的《爱情是什么》、《星梦情缘》、《真情》、《异国女友》、《恋风恋歌》、《天桥风云》等,韩剧自此风靡中国。有调查数据表明,自2002年至今,
央视八套播过的韩剧包括《人鱼小姐》、《看了又看》、《明成皇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多部韩国电视剧,其收视率占到了深夜23点之后的10%之多。大量引进韩国影视剧作,不仅对国内的影视剧生产造成极大的冲击,抢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带动了韩国的饮食、服装、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繁荣。韩剧缘何赢得广大中国电视观众的青睐?中国的影视剧作将走向何处?这是一个国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文化的相近性:韩剧热播的深层文化动因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和韩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在这漫长的文化交流中,两国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两国文化,但特色并不排除相近,基于千年的交流与碰撞,两国在文化上一衣带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从文化学的角度考量,中韩两国在文化上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共同拥有汉字文化及儒教、道教、佛教等东方传统哲学宗教。两国的人民尽管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不同,但勤劳、勇敢、乐观、向上、敬老、爱幼却是两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日本大阪电气通讯大学的教授王少锋在比较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时,根据三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特点,归纳出三种文化形态,即发信文化、受信文化和通路文化,他说,大陆的中国是发信文化、并存文化,而半岛的韩国是通路文化、彻底文化。“韩国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接壤,这个地理位置使韩国的文化与生活具有大陆性和岛国性的两面性。另一方面由于半岛与大陆接壤,比较容易地吸收了大陆文化(中国文化,笔者释),因此半岛文化具有大陆文化与岛屿文化的两面性。”因何把韩国的文化总结为通路文化,王少锋解释道“在交通通信不便的古代,半岛因为与大陆接壤,因此比较早的吸收了大陆文化,而且将大陆文化又传向岛国日本,朝鲜半岛成为大陆文化向日本传播的通道”,也就是说,韩国是中国与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的中间通道,是中介,所以韩国文化是一种通路型的文化。韩国文化的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彻底性,就是在与异文化交流时对外来文化有彻底接受或彻底放弃的倾向。李御宁先生在《92地球文化创造研讨会报告书》中关于韩国在接受外来文化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叙述:韩国人如果引进儒家思想、基督教的话,就会忠实地尊崇,而日本虽然接受了西洋的先进技术,但没有像韩国那样普及基督教。韩国和日本的区别就在于,韩国吸收外来文化就会彻底实施,而日本是吸收后进行改良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中国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中国的儒家学说思想深厚,并蕴有丰富的文化精髓,韩国也是一个儒学传统丰厚的国家,它在吸收、传递儒学思想的同时,彻底、完全地接受了中国的儒学精髓,“对于儒家思想,韩国从古至今都是全面接受,贯彻不移,对儒家思想的尊重远远超过中国,儒家思想深深地渗透到每一个韩国国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文化中”。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传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在《大长今》里可见一斑,剧中的礼仪、语言、饮食无不透出我们熟悉却又久远的历史的影子,而主人公大长今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信念,让我们又重温了我们先辈们的历史足迹,激起我们对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受众在选择影视剧节目时总是偏好那些与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活经历、思维模式相同或相近的,这在考察受众在接受同质和异质性文化时的表现时得到了证实。正是基于这种文化上的相近性,才使得中国受众在解读韩剧时较少受到“噪音”的干扰,而不会出现“对抗式的解读”,使“支配性的解读”占据主导地位,在相似的文化氛围中,重温历史,审视当下。于是,韩剧的流行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受众的心理诉求:韩剧热播的心理动因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市民的心态,进而决定广大国民的心理诉求。反观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贫富差距拉大,种种的社会变化,引发了当代人的失望、恐惧、沮丧、绝望等等的“焦虑症”。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以此挖掘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形成社会发展的新的“爆发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如果在现实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寻求一种“虚拟性的满足”或“替代性的满足”,这与动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动物讲究的是实物性的满足,而人却可以以精神性的满足替代实物性的满足。考量我们的大众
传媒,影视剧作无疑是最佳的满足人类“虚拟性需要”的工具。

  韩国影视剧作的叙事风格恰好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诉求,即在起伏跌宕的情节安排中,凸显人物命运的曲折坎坷及人物性格的坚韧和不屈,而结尾往往是广大受众所期望的美好结局: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得偿所愿。韩剧的这种几近模式化的叙事风格,实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性的满足,缓解了人们背负生活重担的心理压力,契合了当下受众的心理诉求,成为医治现代人“焦虑症”的一剂良方。以《大长今》为例,长今在进宫、出宫、再进宫中,历经磨难,但她那种坚韧不拔、永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信念使她勇敢地面对坎坷和挫折,最终成为一代医女而备受尊崇。韩国文化蕴涵了浓厚的儒学思想, 儒家的伦理纲常深深地刻进了韩国人的价值理念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影视剧作中就是那种暖暖的亲情和敬老爱老尊老的家族常规,而这恰恰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而韩剧中到处洋溢的浓浓温情契合了现实中孤独冷漠的受众的心理需求,轻轻地撩拨起人们那根脆弱的神经。韩剧就这样披着温情的面纱,俘获了大量中国电视观众的心。

  叙事之美:韩剧热播的形式原因

  韩剧多半是青春偶像剧,俊男靓女们聚在一起,演绎缠绵悱恻的爱情,纠缠不清的亲情,爱恨难言的友情,把看似简单的人间事借助独特的叙事手法放大,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一环紧扣一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紧地抓住受众的眼睛,让人欲罢不能。韩剧的结局几乎形成了一种刻板模式,颂扬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宿命论,而这种叙事手法,恰好满足了受众惩恶扬善的理想人生观,让受众在观看后不会留下太多的缺憾,这是对社会美好生活的一种隐喻。 韩剧的叙事风格平缓,张弛有度,即使是冲突,也不会让受众紧张得几近窒息,好似一切都那么地自然流畅。反观我国的影视剧作,擅长大起大落的叙事手法,对冲突的表现则是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这种叙事方式容易造成受众的心理落差过大,使得剧作沉溺于形式和情节,而忽视了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

  韩剧热播之反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韩剧热着实形成了一股“韩流”,这股“韩流”不仅使韩国文化声名远播,还带动了相关的服饰、美容、饮食等产业的发展,赚足了外汇。更重要的是,韩剧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影视剧作,瓜分了我国大量的受众,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在21世纪,我们不仅要抵御以美国为代表的媒介强国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同时还要提防其他弱小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浸淫。在无法抵御滚滚而来的“文化狂潮”时,最有效、最实际的反击手段就是扩大对外传播,包括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方式、手段以及传播的空间范围。因此,如何传播、传播什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学者说,我们今天重新又走进了几千年前的读图时代,但我认为,读图恰恰是为了探究图画背后的意蕴,而不单单为读图而读图。所以,无论用多么华美的传播形式都无法掩饰空洞的传播内容带来的缺憾,唯有丰富的传播内容,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因此,媒体人在创作媒体产品时,应具备乐观向上的精神,紧握时代的脉搏,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性。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