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正文
国学传播要少点浮躁(张岂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年8月10日8:41) 作者:小薛辑

 

    没有人号召,也没人推动,“国学热”近些年悄然兴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研究历史文化,不研究国学,就谈不上文化的复兴。所以,一定程度上,这股热潮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的体现。

  在当前的传统文化普及工作中,一些人利用多种现代的传播手段,包括影视、网络等,对国学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认为,一味跟风学样,国学很可能会沦为一种文化快餐。

  当然,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文化快餐也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不能只给群众提供文化快餐。快餐化的国学,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深度的理性思维。画面、声音、服饰、故事固然可以打动人,但很多也就停留在了表层的视听享受上,无法给观众提供更多的“营养”。因此,国学的大众化传播,一方面要追求讲故事的能力,一方面要有基于史料的深刻理解,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对历史的阐释才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事实上,对国学的过度娱乐化解读已经表现出了弊端。从“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诗句,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因为“冷月葬花魂”,所以推论林黛玉是沉湖而死……严谨的考证成了书面的文字游戏,趣味化开始剑走偏锋,以致走火入魔,这种倾向值得警惕。

  同时,国学的普及和传播,还要区分精华与糟粕,如过去讲“三纲五常”,提倡人身依附关系,而今天的公民需要树立平等意识、法律意识。所以,我们对国学必须批判地继承。

  总之,多做点踏实的工作,少点浮躁与喧嚣,国学复兴的步伐,可能会走得更好。

  (作者为中国思想史学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