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儒研究室 >> 正文
柳河东副会长在2007国际汉语文化旅游节做中华儒学演讲(图片和演讲稿)
来源: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秘书处 (2007年8月23日10:32) 作者:小薛辑

 

柳河东在演讲

观众认真听讲

热心听众与柳河东合影(一)

热心听众与柳河东合影(二)

热心听众请柳河东签字

柳河东与英国乔瑞特爵士合影

柳河东与山西省政府驻南京办雷向忠主任合影

 

中华儒学的渊源、历史、复兴及其现代价值

——在2007国际汉语旅游节的演讲提纲

 

    引言: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时讲,“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活得更好,应该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中国的孔子身上去汲取智慧。”

 

一、中华儒学的基本概念、演变发展及常识

(一)国学和儒学、中华文化和儒家文化

中华文明的核心与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与主脉,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儒学的发展历史

儒学第一期:启蒙儒学(尧、舜、禹、夏、商、周,儒学萌发时期)

儒学第二期:原典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著述及学说)

儒学第三期:汉唐经学(吸收了道、法文化等之长发展而成的新儒学)

儒学第四期:四朝理学(宋、元、明、清四朝时期,吸收了佛、道文化之长发展而成的新儒学)

儒学第五期:当代新儒学1919年以后,儒学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大开大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后的新儒学)

(三)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文中子、朱熹、王阳明、王船山等

(四)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中华经典的魅力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十三经”

(五)儒家文化的精义

价值观:“五常”(仁、义、礼、智、信)

方法论:中庸之道

不适合时代的主张:“三纲”、男尊女卑、重义轻利等

二、儒学的复兴及其现代价值

(一)儒家复兴的外在表现

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公开讲“儒学复兴”:《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

教育界:中国人民大学的四大举措、中国社科院成立儒教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国际儒学院等;

党与国家:党章的重要修改、从“以德治国”到“和谐社会”、“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温总理与胡主席在美国大学的演讲;

孔子和儒学研究机构、社团、网站、书院、私塾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表宣言、联名倡议、上书立法机关、从事学术研究、召开学术会议、祭孔、推广汉服等民间复兴儒学活动如火如荼;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工程千万儿童在行动、开始进入学校正规教育;于丹与《论语》热大陆与海外等;

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自200411月至今已建161所)

(二)内因外由:历史的必然、时代的使然

历史的反思:文化不败,国家民族长存;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文化的韧性、儒学的

近邻的启示:日、新、韩等国进行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国家实现文明进步的成功启示。

时代的需要:(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能历千年而不绝,经百折而不灭,指导着中华文明以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不断灿然,必有她超越时空的“合理内核”与不朽价值。她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她能够并且能永远与时俱进。其巨大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

1.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儒学经过又一次历史性的大开大合,吸收世界各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汲取当代百家文化之优长,与时携行、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之后,无疑是凝聚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进的智慧源泉和文化基石。

2.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追求“和”的境界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和”字在儒家典籍中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汉字。儒家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致中和”、“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等重要理念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极其宝贵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3.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儒家文化主张和倡导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和动力。

4.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的精英修为之道,是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为政智慧和有效武器。

5.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两岸和平统一。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搞“去中国化”运动,企图否定台湾的中华文化传统,从文化之根上切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血脉联系。当代儒学是凝聚和团结两岸同胞的文化纽带,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

6.儒学的创新和复兴,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当前社会风气的好转。儒家伦理教化功效的发挥,是矫治当前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良方,是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正人心、培民智、端民行、敦社风的有效措施之一。

7.儒学的创新与复兴,有助于中国优秀企业家——当代儒商群体的成长和崛起,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东方巨龙的“和平”崛起

8.儒学在世界的复兴和传播,“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匆施于人”等思想与理念的弘扬,有助于“和谐”世界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美国前总统里根讲:“孔子高贵的行谊和伟大的道德伦理思想……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原则。”

 

柳河东:中国当代儒学网站站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际儒联企业国学堂专家、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儒联发起人 0351-418378320289934151989   中国当代儒学网http://www.cccrx.com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