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加坡 >> 儒界名流 >> 正文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唐裕
来源: (2008年1月1日16:26) 作者:小慧辑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新加坡儒学会会长、东南亚知名侨领、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总裁——唐裕。

    唐裕先生1926年出生于印尼,祖籍福建省安溪县,是东南亚地区知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民间外交家。

    据了解,唐裕先生18岁开始航运生涯,从20世纪50年代起移居新加坡,经营海上石油运输,鼎盛时期拥有200多万吨船队,有新加坡"船王"之称。70年代中期,在新加坡创办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把船运重点放在印尼,成为新加坡国内著名的航运界人士。

    长期以来,唐裕先生为中印尼邦交的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司徒眉生、苏甘达尼并称促进中印尼关系的"三大元老"。1985年,在唐裕先生的安排下,印尼工商联合总会会长苏甘达尼和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王耀庭,在新加坡签订协议,宣布开始恢复两国直接贸易。1990年8月,李鹏总理接受苏哈托总统的邀请访问印尼,两国恢复邦交。

    另外,在中国与新加坡建交前,唐裕先生就致力于厦门与新加坡之间的商贸往来,1990年李鹏总理访问新加坡,实现了新中两国的建交。

    在这两件历史性事件中,唐裕先生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被誉为"民间和平大使"。

 

 

上善若水:唐裕风骨

    唐裕出生于印尼,自幼在新加坡接受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唐裕就朝着中国印尼两国复交的目标努力,他与司徒眉生、苏甘达尼并称促进中国印尼关系的“三大元老”。

    1985年,在唐裕的安排下,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签订协议,宣布恢复两国之间的直接贸易。199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印尼,实现了两国20多年来重归于好的愿望。同年,李鹏访问新加坡,实现了中新两国的建交。在这两件历史性事件中,唐裕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中国印尼两国复交,是一段曲折历史。唐裕曾披露说,当时阻力较大,为了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总统特地把他叫到办公室,重托后嘱道:“这件事不需要让第三个人知道。”肩负重任的唐裕随即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频繁前往中国。

    由于唐裕的份量及当时中国印尼关系的敏感性,他的行程引起了情报部门的注意。情报部门的官员询问他为什么去中国,唐裕回答:“这个你不需要知道,如果非想知道,你可以去问总统。”末了,唐裕还跟对方开玩笑说:“你的眼镜太厚了。”意思是对方虽然身居高位,但却看不清形势。

    由于对国家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贡献,1998年8月25日,唐裕获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普拉塔马勋章”。

    历史进入21世纪,唐裕仍未停止奔波,继续发挥“民间和平大使”的独特作用。2004年4月6日,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特地致电唐裕说:“您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促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恢复外交关系,为推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和新加坡的经济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您为人坦诚,气量宽宏,眼光远大,对我的工作曾给予热情的支持,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表示感谢,并向您及您的家人致以良好的祝愿。”

    除了对中国印尼、中新关系贡献良多之外,唐裕还曾推动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中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谈”。29日,双方在会谈结束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唐裕也到场致词,他说:“这次会谈是兄弟之间的重归于好,绝无谁胜谁败之分,说到底,双方都是胜利者,因为彼此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打破障碍,共同重振中华,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