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荀子故里——安泽文化经济建设纪实
来源: (2008年1月1日16:45) 作者:小慧辑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境内。地处太岳山东南麓,总面积为1976平方公里,人口8万。

    安泽历史久远,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祖先在此定居。大禹时代,这里为冀州所在地。春秋时为晋国所辖。战国时代,为赵国所属。西汉时,因其位居霍山、太岳山之阳,亦名“岳阳”。魏、晋、南北朝后,为河东道、平阳府辖区。取“安吉”“泽泉”两地名之首,名为“安泽”,这就是安泽县的开始。从那时算起,安泽已有1478年的历史了。

    古安泽地理位置险要,是战略重地。安泽县扼住了山西古上党、平阳两府咽喉,东进可长驱直入赵国都城邯郸,西出可入韩国、魏国的腹地大梁、安邑、临汾,是历来兵家必争重地。

    安泽文化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在安泽的出土文物中有很多明证。安泽县出土和地面的文化遗存很多,县境内有古代文物116处。其中,遗址15处,古代墓葬9处,古代建筑物25处,纪念性建筑物9处,摩崖造像、石刻、碑刻58处,是山西省内文化遗存较多的县份之一。远古时,炎帝曾在安泽建立了伊氏国,尧、禹两位先贤也在安泽的土地上建功立业,开拓疆域。

    在安泽现存的地面文物中,麻衣寺、郎寨塔和川古镇,是安泽县的文物重地。尤其是和川镇保留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以及与之配套的古镇和川,有着“晋南小平遥”的誉称。这既是文化遗存,也是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令安泽人引为自豪的是,安泽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荀子的故里。如今,这已成为安泽县的文化品牌和地方“名片”。

    安泽的生态文化也是文化资源中的一项内容。安泽人杰地灵,这地灵,就包括了安泽的生态文明。全县有67.2%的地表被绿色覆盖,是山西省内绿色最多的县。绿色是植被,也是文化,它有着相当大的文化开发价值,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安泽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产业资源得天独厚,在此背景下,县委书记梁若皓和县委一班人,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展开了打造文化强县的尝试和努力。

历史文化——开拓文化新产业

    在安泽这块土地上,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人杰,有着“五夫三卿、四代八杰”先贤圣人。春秋时,有过晋国上大夫卻芮、卻缺,宋代时,有过协助司马光编撰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刘恕。

    荀子,是安泽县境内出现的一代天骄。他作为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奠基人、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扬弃,他的民本思想、治国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荀子对当时的儒、道、墨、兵等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创立了“稷下学派”,他被历史学家尊为“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者”,著有《荀子》一书传世,现存《劝学》、《天论》、《王制》、《荣辱》等32篇。

    安泽以荀子文化为龙头,深入挖掘历史名人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荀子文化品牌,举办了两届“荀子文化节”,致力于建设文化品牌大县。

    安泽人先后派出三批人到北京、上海等地查阅史料,先后考证了自汉代刘向,唐代杨倞,清代汪中、王先谦等编撰的有关荀子生平的史料,走访了对先秦诸子生平有研究成果的当代殷孟伦、徐中玉等一批史学家,最终确认荀子故里是安泽无疑。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安泽人开发建设了荀子文化园,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分4期建设。如今,荀子文化园已初步建成,占地面积60公顷,有荀子大殿、荀子书院广场、高度近20米的花岗岩荀子塑像,初步呈现了“三山两谷、九大片区、一轴十二园”的格局。

    安泽还召开荀子思想学术研讨会,编撰了《荀子故里话荀子》系列丛书和电视剧本《后圣荀子》,荀乡文工团编排了战国舞《荀乡情》;同时举办了荀子文化节、荀子文化高层论坛、荀子文化海内外大征联、中华千年古县申报等系列活动,从整体上提升了安泽县的知名度和开放度。

    与此同时,安泽县委、县政府编制了《安泽县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了安泽县的文化发展战略,创造出适合安泽发展的文化产业模式,为安泽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化——开拓旅游新产业

    安泽人杰地灵,山水骄人。安泽县森林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67.2%,森林蓄积量达到330万立方米,居山西省第一。2005年,安泽县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每年优质二级天气达到了350天以上,成为“生态绿洲”——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森林公园。

    安泽县内,群山起伏,林木葱郁,环境优美,是一处天然的生态旅游地,山西省的第二条大河——沁河穿流而过,在安泽流经109公里。此外,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3条,大小泉水145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山西全省人均占有量的9倍。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使安泽发展旅游具备了天然的优越条件。安泽境内,连翘面积高达100万亩,年产量占全国的1/4,是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每到春天,连翘开花,成为最亮丽的景观。金灿灿的连翘花使安泽成了金色的世界,也成为人们春季旅游争相前往的地方。

    夏天到来,槐花盛开,喷吐着诱人的清香。白色的槐花弥漫在安泽的土地上、森林里,又是一道诱人的景观。人们走进森林,走进槐香之中,领略安泽的碧水蓝天,品昧安泽的山野情趣和无污染的绿色植物,吸氧洗肺,成为当代人的一种旅游时尚。

    冬天的安泽,白雪覆盖了群山和森林,呈现林海雪原的美丽景观,同时也是狩猎的好处所。

    安泽旅游,还可开展河流漂流,这是一项正在开发中的旅游项目,在不久的将来,会向旅游者开放。

红色旅游——打造安泽壮丽篇章

    安泽县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老区。在战火连绵的年代里,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政公署、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先后在安泽生活和战斗过。

    抗日战争中,先后有1300名安泽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安泽谱写了壮丽篇章。

    安泽人民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抗日女英雄王光,牺牲在日本侵略军的刀下,像刘胡兰那样英勇不屈,年仅23岁。

    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安泽人的骄傲,同时也是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开发红色旅游,也成为安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今的安泽人,正在紧紧地抓住文化这个魂,同时也紧紧抓住经济这个杠杆,着力推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快速发展。

    在和谐安泽的建设中,县委书记梁若皓和县委一班人,千方百计调动全县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请国内、省内专家,借脑引智,科学规划,先后完成了《山水园林城市20年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向国家成功申报了山西省内第一家“千年古县”,还成功引进了高山绿茶的种植。

    在经济建设中,安泽重视资源优化配置,侧重生态旅游,引进1亿美金,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他们看准了“地上绿色、地下黑色、太行红色、荀乡古色”的资源优势,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2006年引进资金279亿元,2007年又引进200多亿元,打文化牌,文化经济齐动,开创了安泽和谐发展新局面。

    安泽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产业、人与政治、人与未来的和谐中,努力开创着安泽社会发展的崭新的局面。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