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步伐加快 打造“东方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 (2008年1月13日15:58) 作者:小慧辑


  去年12月20日,有媒体称,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儒学泰斗季羡林正式接受邀请,担任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文化顾问。这一消息同时告诉人们,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加快了步伐。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城?
  7年前,由69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起的倡议,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基地和文化标志性城市,推动中华文化全面振兴和繁荣,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载入史册,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事情。
  该项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也多次对这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最近,李建国又一次专门指示:“要使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的过程。”
  经长达五六年的构思、论证、策划、创意后,标志城轮廓浮出水面:该城将建于济宁市,在孔子故乡曲阜及孟子故乡邹城之间,依托九龙山,由标志性建筑、伟人堂、展示馆及广场构成核心区,还将建有其他设施,形成拥有多种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有相当规模的新城。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是一个发展、跨越的新起点,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附:

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在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中的讲话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问题从酝酿到现在时间比较长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搞好规划设计,把这件事情办好。2007年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出《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我在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说过,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是一项国家的宏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选在我省济宁市实施是一件大事、盛事,是山东的殊荣。我们要从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兴盛的高度,充分认识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兴起山东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一个重大机遇,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

    省委、省政府已决定成立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由姜大明同志任主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努力推进。要使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参与讨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提高山东在海内外知名度的过程,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高山东文化软实力的过程。我省有一支较强的历史文化研究专门队伍,汇集了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在齐鲁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要继续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整合力量,进一步形成研究合力。各方面都要关心支持中华文化标志城这项文化工程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出力,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

 

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中的讲话

    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问题。在我省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国家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具有重大意义。要以此为重要抓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努力把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成为东方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当前,要重点抓好三 项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论证。抓紧开展规划创意征集和科学论证工作,加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形成总体规划方案,争取2008年底以前完成项目总体立项。广泛征集社会意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使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省里决定组建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二是打好建设基础。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本体维修、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完善修编曲阜、邹城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基础上,以曲阜为重点,启动实施一系列文化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功能,为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奠定基础。争取2008年6月开展首期单体项目建设工作。三是抓好项目运作。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规模浩大,必须创新运作方式,提高运作水平。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项目投资机制和投资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投资开发公司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加强项目宣传,广泛吸引全球华人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扩大齐鲁文化影响力。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