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商 >> 儒商文化 >> 正文
非典型性儒商
来源:京华时报 (2008年11月17日17:0) 作者:古晓宇

 

没有见到集美董事长赵建国之前,记者很有些惊讶于集中在他身上的几种全然不同的身份。首先他是一个商人,是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集美家居的当家人;他又曾经是一名教师,在经商前在北京四十中担任团委负责人和政治老师;他还是一个诗人,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会员,在他的博客里都是他早年写过的诗作。记者开始尝试在脑中勾勒一位儒商的形象。 

当真正在他的办公室内见到赵总后,记者推翻了此前所设想的外表文质彬彬、谈吐引经据典的儒商形象。赵建国没有老师身上常有的那种严肃,也没有商人言谈中惯常的谨慎,更没有诗人骨子里的清高,感觉对面就是一位在胡同口摇着扇子侃侃而谈的老大爷。于是,采访不再像是采访,而成了聆听一位长辈讲述过去的故事。 

当足足持续了3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才明白商人、老师、诗人是如何融汇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从他健谈的话语中可以找到当年老师的影子,创业故事里一次次点睛之笔体现了商人的精明,而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诗人的风骨。在中国的商界,称得上儒商的不在少数,但这样非典型性的儒商也许仅此一位。 

记者问赵建国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抛开其他因素,商人、诗人、老师,您更愿意选择哪种身份?他想了想回答都想做,我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在他看来,是哪种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种都要做得足够精彩。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