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权者读·中国当代官员读书生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趣味
一个政权的视野远见在于官员群体的阅读水平
这九位频密现身公众视野的高官,呈现出鲜明的以书施政的特色,在执政党累年提倡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私趣,更成为他们灌输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
这并非一个基于权威调查之上的官员阅读排行榜,主要从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和事件中选取。
汪洋 身体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把《世界是平的》从北京中央党校带到重庆,又带到现在他主政的广东。
2007年初,这位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将此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要求“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
其热潮也迅速蔓延到民间,这座吃喝打牌氛围浓重的城市喊出打造“书香城市”的口号。“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汪洋说。
到了广东之后的汪洋,与网友亲密互动,还拥有自己的QQ号——这些都是他对《世界是平的》的“身体力行”。促使世界“变平”的重要因素是互联网。
汪洋还邀请作者弗里德曼来访。这位《纽约时报》专栏专家对他推动的“解放思想”讨论留下深刻印象。
汪洋说,“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
他曾透露自己看了陈开枝写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这上面写,吴南生置生死于度外,他说‘就让我到汕头去搞实验吧,要杀头就杀我的头……’我一看真是激动啊。”
薄熙来 专攻经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作为前商务部长,薄熙来将重点放在经济管理方面。
他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这套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是他在商务部任内时组织编写的。重庆“万名干部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大培训”由是拉开序幕,薄不仅是倡导者,更亲自上台授课。
他重点强调了“扩大开放”,并试图言简意赅,“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他还说,“这就好比打乒乓球,如果只在家里和老婆、孩子打,也会赢得挺开心,但难有长进。敢于和强手交锋,就是输了,也会进步。”
今年初,薄熙来调研中发现,当地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更重要的问题是,他认为当地官员观念不够开放。
在两年的时间里,重庆的一万多名干部将接受“回炉”教育。
马凯 写诗荐书(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在部长们的“荐书寄语”中,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的方式最为特别——写诗。他创作《读书者言(十首)》“书籍”、“开卷”、“好书”、“精读”、“泛读”、“勤学”、“好问”、“购书”、“裁书”、“用书”,总结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这十首诗是马凯去年专为发改委成立的青年读书研究会写的。马凯以“兄长”的身份,和青年分享读书感受。他表示,自己兴趣不多,但最大的爱好是爱书、买书、藏书、读书、抄书、写书。他说,没有书,就没有他的成长。
马凯是古典诗词爱好者,已出版两部诗集。
为文学界提及较多的是《自在人(山坡羊)》,他写道:“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徐光春 国学开讲(河南省委书记)
去年“世界读书日”,《中华读书报》约请10位省部级官员撰文,“只有徐光春写了。”时任该报总编辑的庄建告诉南方周末。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这位河南省委书记写道。
2006年底,学新闻出身的徐光春还专门登上郑州大学“国学大讲堂”,两个小时的演讲,从《尚书》、《诗经》谈到《中庸》、《论语》、《左传》,涉及孔子、孟子等十几位古代思想家。
而曾经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经历,令他不断强调文化大省概念。
卫留成 亲做“教案”(海南省委书记)
至今还有人认为,海南官员还应该继续读那本《致加西亚的信》——《海南日报》近日采访他们的省委书记卫留成,卫仍一脸痛惜地说,“哪怕我们的干部能落实好30%的政策,海南的发展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2004年,海南省政府的厅局长和县市长们,收到新任省长卫留成的特殊春节礼物《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是沉重的——事实上是新上级的批评,当时卫初入政坛,政府执行力之低让他“很不习惯”。第一个月下来,开办公会和批示的57件文件,只有两件办完。
他仍把自己当CEO,希望“把企业优秀的执行文化融入政府以民为本的本质要求之中”。
同样是强调执行文化,卫留成还向海南的省人大代表们推荐《改革政府》,这本书为美国政府开出十个药方,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
卫留成不遗余力地推动官员的学习。他更自己编辑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送给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而11月8日,《海南周刊》又披露他向官员们推荐一部《心耘》,“揭秘一群经济精英是如何推动新加坡神奇崛起的书”。
陈建国 “五有”“四不”(宁夏自治区委书记)
今年是宁夏建区50周年,年初,书记陈建国向全区县处级官员“隆重推荐”报告文学《部长与国家》。此书讲述的是“独臂将军”余秋里,当年出任石油部长,率部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故事。
陈建国自主政宁夏以来,尤其注重官员的精神状态,在各种公开场合强调,当“干部”首先要“干”字当头。
书籍成为其施政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记者在宁夏看到陈建国的数十件批示,大多与学习和读书有关。他不仅推荐党报党刊理论文章,也推荐他认为对做好宁夏工作有益的书籍。
宁夏自治区党委中心组有“五有”“四不”的规定,即有签到簿、有学习安排通知单、有集体学习记录本、有个人学习笔记、有参考资料;不以传达会议精神代替集中学习、不以领导作报告代替中心组成员专题讨论、不以参阅辅导材料代替阅读原著、不以学习笔记代替学习心得体会。
杜宇新 带头“漂书”(哈尔滨市委书记)
从家里带上五十余册书,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参加他所倡议的“漂书”活动。“图书漂流”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可以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标签,放在公共场所,无偿提供别人阅读。
去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哈尔滨启动“月读一书,打造书香哈尔滨”活动,目标对象是全市的机关公务员。
杜宇新率先在当地媒体上发表自己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后感。他说,自己就是以身作则,引导公务员多读书。“每每进入德鲁克的思想殿堂,我都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杜宇新反思中国无数城市中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集中整治”,认为集中治理一旦成为常态就是不正常现象,更应该“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做好该做的分内事情,使各方面的工作少一些轰轰烈烈,多一些平静无波”。
李军 词曲言政(贵阳市委书记)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今年为外界所知的第一件事,是让官员们上电视PK,通过公推竞岗产生四个区县党委书记,第二件事,当属他向官员推荐《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虽早在官场流传,但李军仍希望读有实效,“我总体感到,现在贵阳市还是发指示的人多了一些,送信的人少了一些,而且把信亲手送到的人更少了一些。我们要多培养、多发现、多重用像罗文这样敬业、忠诚、诚信的人。”
他还把一年一度的贵阳避暑节改为避暑季,当地到处可见“爽爽的贵阳”这个新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李军,他还专门与音乐人浮克合作创作一首主题歌《爽爽的贵阳》,到全国各地到处推销贵阳的避暑季。
朱永新 推广读书节(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
朱永新自赴京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才几个月,他的几个书架已经填满近半。他最近看了《大国悲剧》、《货币战争》、《金融危机》,“你看这些书就可以了解社会在关注一些什么”。
自2003年起,作为政协委员的他,连续5年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还曾当着总书记的面,建议领导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在他提倡“将阅读进行到底”的这几年里,中国的国民阅读率正连年下降,甚至跌破50%。
不过,至少他的宣传已经取得了局部成功,他所在的苏州市,已经有了一年一度的阅读节,还有参加他推动的“新教育实验”的五百多所学校,也都有了读书节。
这位曾分管教育的苏州市前副市长认为,应试教育是造成阅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促使他由一个“论道者”转为一个“行道者”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本书——《管理大师德鲁克》:约瑟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鲁克和德鲁克父亲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和这些硅谷或者华盛顿的精英接轨,让观念升级,让视野放大。 这就是汪洋、孟建柱等人的施政策略、一种新的“劝学运动”:在世界没有变平之前,先让官员通过读书和网络把观念拉平。
目前所有对官员的恭维中,“学者型官员”可能是最让人受用的,其流行程度已经超过了官方经典用语“人民公仆”。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求学时代没有获得知识经济洗礼的官员群体,重又形成一股读书热,同时还可以解释近两年书市中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波澜难兴的中国书市难得地出现了与80年代返城知青的伤痕文学、9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相似的又一次高潮,这就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前者代表着东方传统价值的现代化,而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官员则期冀从后者中汲取并收获西方现代价值的中国化。
领导干部当表率
“哇,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站在外滩三号三层的沪申画廊讲坛上,对着满座的中国人夸张地讲解他是如何领悟到这一世界运转之道。这幢位于上海外滩的1922年的七层建筑,无疑是弗里德曼在中国宣讲自己理念的最适合的代表场所:一个由乔治·阿玛尼的服装、高级餐厅与咖啡馆、男性护理中心、中国当代艺术画廊、浦江江景构成的小世界,至少在消费主义上象征着世界是平的。
但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比如重庆——更急切地盼望从这本书中找到“填平”世界的机会。和以往不同,这种热切最初是由官方推动的。
直到今天,赵雷(化名)已经看了5遍《世界是平的》了。赵雷是重庆一位副省级官员,他回忆说,2005年,汪洋刚到重庆履新市委书记时,官员群体的读书氛围并不浓,在私下形成讨论议题的,也往往是帝王将相稗官野史之流。
这种“向后看”的封闭视野,让汪洋不无担心。山城重庆,在经济大潮中,“无欲则刚”的城市形象只能意味着落后。2007年,当汪洋离开重庆南下转任广东省委书记时,这座城市已然增添了欲望和野心,汪洋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施政手段来促进这一变化:让官员读书。
2007年年初,汪洋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美国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给他印象尤甚。
“他由此萌发了倡导重庆官员多读书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的想法。回来后就开始布置了,在参加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时,他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世界是平的》一书。” 赵雷说。
“这不是表面上说说而已。”赵雷说,官员像做功课一样读《世界是平的》,因为汪洋罕见地将检查读书成果作为一种机制确定了下来——春节后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集中半天时间交流讨论,确定1—2人轮流主读每一章,思考重庆怎样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对挑战。
赵雷回忆说,每次读书会,汪洋总是亲自参加甚至主持,“全球化视野”成了多次读书会上诫勉官员的关键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得看领导者给下级做出怎样的垂范。”赵雷说。各单位分别成立了读书会,集中交流读书心得。而《世界是平的》更成为官员们读书的首选。
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也引起了市民的好奇,以至出现此书两天内在重庆脱销的局面。重庆书城一天之内,库存的一千册《世界是平的》竟然卖断货。
汪洋当时说,重庆直辖的十年一直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行”阶段,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让新兴直辖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
官员能否让世界变平
不独重庆,几乎在同一时刻,《世界是平的》也在小城南昌畅销。一年多前,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曾说起一个故事,在一起全省范围的干部会议上,他问在座的官员,有没有读过《世界是平的》,应者寥寥。孟建柱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多读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