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蕴藏着丰富的领导智慧和深厚的做人修养,是整个民族精神的积淀和象征,是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学是孟子所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过人的领导智慧、饱满的人格魅力历来就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学正因为其所蕴含的深厚精神底蕴而为越来越多的干部所珍视。 当前,我们正面临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各种深层次矛盾交织凸显,许多问题有其历史沿承和纠葛。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许多政策的制订都是批判借鉴并发展了传统治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如何向先贤学习,汲取智慧、增强修养,增长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是现实而紧迫的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只有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增强我们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事实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是活学活用传统文化的典范。毛泽东主席是公认的国学大家,他赠送尼克松总统的国礼就是章士钊先生的《柳文指要》,可见其重视程度。邓小平同志谦虚地说自己“读书不多”,却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和共产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指出:“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却认识不足,他们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成“花架子”,借口“工作忙”,将这样的学习和工作对立起来。一些人热衷于研究各种官场“潜规则”、“黑幕”、“秘笈”,甚至钟情于宣扬负面情结的“官场文学”,崇尚“权术”、“相面识人”等封建糟粕,对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华却提不起兴趣,学习国学被当成了走过场、“作秀”,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这样导致的后果是知识浅陋,思想贫瘠,面目平庸,言语乏味,对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的政治经验、得失教训和人文积累一无所知。这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妨碍了我们执政能力建设,降低了执政效率,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鉴于此,长征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撷诸家,精心推出了《领导干部读经典》系列丛书,以帮助各级干部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切实解决上述课题。丛书从现代领导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视角加以选择,精选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吕思勉、杨树达、蒋维乔、王国维、鲁迅、赵汝珍、章太炎、郑振铎、薛砺若、朱自清、许地山等一大批国学泰斗的著述精华。丛书重点突出,注意结合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实践,有侧重地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宝贵治理经验篇章辑录出来,使读者在充分了解中国数千年治乱兴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大师对国学经典著作的精辟解读有效提升干部的领导智慧,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丛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历史、伦理、宗教、诗词、美术、收藏等文化范畴,读者可以和国学巨擘一起领略“为万世开太平”的领导意志,从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提升领导素养。 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先驱,他深有体会地说:“非读书不足以应事”,并且感慨地总结道:“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这正是时刻处于管理前线的领导者的共同心声。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繁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本丛书堪称领导干部的提升智慧、加强修养的“顾问”,她不仅可以带来阅读上的愉悦,更为我们带来了蕴含深刻内涵的精神源泉,我们每一位干部要做的,就是敞开胸襟,摒除杂念,用心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