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下午,中国内地八十余位孔子与国学学者聚集河北唐山,就新形势下孔子与国学新认识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围绕着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孔子与国学的认识问题,与会专家各自发表一家之言。山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祥熙表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传统文化才能救当下世俗人心。他认为,孔子与国学当下作用就是解决中国人、中国心的问题。孔子和国学要变成百姓的日常伦理,不要变成少数精英的说教,他认为“仁、义、忠、信”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相关专家还提出,应创新孔子与国学的新认识。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我们的学术研究中来,不但要看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要产生孔夫子式的“精英群”。这样才能促使孔子与国学向前发展。会上,众专家还建议,由孔子书院倡议建立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孔子与国学“研究高地”和“精神超市”。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不但是中国二千多年的“至圣大师”,还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推崇。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呼吁全世界“二十一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和曲阜孔子书院主办。来自中国内地的八十余位专家和学者在河北唐山进行学术探讨的间隙,还考察了中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曹妃甸及唐山市抗震纪念馆。对唐山的人文精神及唐山民众具有的中华传统美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唐山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