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当儒快讯 >> 正文
600多“屈”姓孔子后裔恢复“孔”姓
来源:新华网 (2008年4月18日17:49) 作者:记者刘宝森

 

    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17日电:山东的600多名姓孔子后裔不久前全部恢复姓。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介绍,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600名孔子后裔来自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后王庄村和东明县屈屯村。据续修工作协会介绍,这些人的祖先是在孔子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玲(约明朝中期)之后改姓的,而今正值《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这部分孔氏族人在要求入谱之后,向当地公安部门提出恢复姓的要求。

    后王庄村孔子后裔在写给当地公安部门的申请中表示,姓家族,原姓,因历史原因,为生活改为姓,现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经家族商议一致同意恢复姓。

    根据曲阜孔子博物院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的这支族人支系族谱记载,彦琳原名彦玲,十八岁时因至河南商丘县贸易改名琳,娶张氏生儿子承财、承用,因岁欠贸易之资携眷至曹县屈家村暂借居屈尧天家,尧天无子,坚求次子承用为义子,因改孔为,此去曲迁曹之始祖也。这份支系族谱上还附有乾隆五十八年衍圣公孔宪培为其所撰写的序言和印玺,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由此断定,这部分姓后裔原本姓

    《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说,要求改姓的共有7个村,总人数大概2500多人,目前已有600人成功改姓。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后人出现姓氏变更的情况,但很多人仍然保留着孔家的传统,仍然按照孔氏辈分起名或编纂族谱。

       根据协会掌握的情况,在云南建水、石屏县居住着3000多名彝族孔子后裔,他们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当地,为了生计原本改姓,并与当地的彝族融合,变成了彝族。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