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代儒英 >> 正文
看到儒学复兴胜过拥有百亿财富――汤恩佳访谈
来源:金羊网 -- 羊城晚报 (2008年5月30日12:46) 作者:夏杨、罗璋、吴斌

 

汤恩佳15岁怀揣一本《论语》闯香港,
成为亿万富豪后不忘振兴儒学
看到儒学复兴胜过拥有百亿财富

 
    近日,一座净高3.3米的孔子铜像在广东白云学院举行揭幕仪式,这座价值80万元的铜像是由香港特区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的。之前,汤恩佳已经在全球捐献了近300座孔像。这个曾被称为“染料大王”的商界名流,怎么会“沉醉”于儒学推广?对时下一些儒学复兴现象,他又有怎样的认识?
 
人物简介
 
    汤恩佳,原籍广东三水,15岁到香港谋生,如今已是五家公司的董事长。他50多年来致力于弘扬孔子思想,1992年接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职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孔子的研究、宣传和对国内孔子文化古迹的考察和资助,是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至今,对中国数十个省市的孔庙、孔子医院、孔子公园和学校儒学研究团体捐赠逾亿元。
 
  怀揣《论语》闯香港
 
  35岁成“染料大王”
 
  汤恩佳原籍广东三水西南镇,1935年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四岁时其父携他拜孔像受教,开始研读《四书》、《五经》。12岁考进明儒陈白沙传人所创的冈州学校。1947年,年仅15岁的他遵祖母之命,怀揣一本《论语》,离开家乡到香港,投奔姑父,在姑父所办的染料公司当学徒。
 
 3年后他独自出来闯荡,以自己积攒的51元港币起家,自开一家小染料店,35岁即成为亿万富翁,被称为香港的“染料大王”。
 
  汤恩佳奉孔子思想为人生准绳。他到香港后,见遍地是富丽堂皇的洋教堂,连街道、大厦、港湾名称都用英国人名地名命名。英国在香港办了几百所教会学校,而孔子学校才4所,香港的年轻人大都有一个英文名字,而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礼义仁智信”逐渐在消失。每年香港都庆祝耶稣“圣诞节”,热闹非凡。而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却横遭鄙弃、冷落。这令少年汤恩佳深感困惑、彷徨。
 
  二十年前,汤恩佳担任了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从此专心致力于研究孔子思想,并在全世界推广孔子的儒家思想。他还担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常任理事,并向国际儒联捐助100万元人民币。为此,他荣获香港铜紫荆勋章和日本国际学士院最高荣誉和平奖。他还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委员会成员,首届立法选举委员及行政长官候选委员。
 
  为何不断向全世界捐孔像,捐助儒学研究和推广?他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对于记者的疑问,这位70多岁的老人满含诚恳和深情:“你给我一百亿我都不在乎,我只想看到中国儒学的复兴,希望孔子学说能成为13亿人的精神轴心!”
 
 对话
 
  素质教育应从儒学始
 
  羊城晚报:当前大型招聘会上,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处世心态。
 
  汤恩佳:是啊,当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已刻不容缓。
 
  羊城晚报:您觉得儒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汤恩佳:有些人认为应该用西方的伦理学、心理学来培养,有些人认为应该用政治观念来培养。人们实践多年后才发现,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并没提升。现在,已有相当多的人认识到,必须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其实就是用孔教儒家的伦理观培养起来的道德。我们的思路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就必须恢复传统美德;要恢复传统美德,就必须弘扬孔教儒家思想;要弘扬孔教儒家思想,就必须儒学、孔教双管齐下,将孔教儒家思想纳入教育体系中,将孔教儒家思想普及与人民大众之中。
 

  羊城晚报:儒学真有这么大的作用?
 
  汤恩佳:怎么没有大作用。以前在东南亚,60%-70%的财富都控制在华人手里,100多年前,中国人哪有多少读大学的,靠的就是儒学教育。香港几十个最有钱的人,像李嘉诚、霍英东等,全都是读孔子书的。我是“染料大王”,也只读过九年私塾,后来很多大学生和我竞争,我还是赢了!怎么说儒学没有用?每一句都很有用。
 
  孔子也应该被奉为神
 
  羊城晚报:儒学是不是宗教,这一点一直有争议。也有一些大学者,如任继愈、张大年等,认为是宗教。你怎么理解儒学是宗教?
 
  羊城晚报:儒学是不是宗教,这一点一直有争议。也有一些大学者,如任继愈、张大年等,认为是宗教。你怎么理解儒学是宗教?
 
  汤恩佳:它传承了2500多年的华夏文化,这是我们的“宗”;它不断教化我们,就是“教”!
 
  基督是犹太人,不是神,后来被奉为神。释迦牟尼是王子,是人,后来被奉为佛。同样,孔子是人,为何就不能奉为神?中国人认为什么是神?我们回老家,看到历代祖先之神位,那不是神么?道教奉老子为神,孔子和老子一个时代,两个还曾谈话呢,怎么不能奉是神?谁讲出道理,我给他一千万奖金!
 
  羊城晚报:您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宗教?
 
  汤恩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教,都以本国民族传统文化信仰作为国家的精神轴心、宗教信仰,用以团结整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若失却本身的文化宗教信仰,就会变成民族虚无。
 
  孔教的价值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台地区都得到了印证。日本以王阳明思想作为精神武器,推行明治维新,长期以来竭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儒释道及神道教信徒约占99.8%,全国团结一心,一直走在亚洲的前列。
 
  普及儒学需国家扶持
 
  羊城晚报:目前应该如何普及儒学文化?
 
  汤恩佳: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儒家文化传统,需要提高,也需要普及。要深入研究,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加以普及。但只有少数人去研究儒学和开孔子思想研讨会或儒学讲座,是不够的。如果只注意学术圈内的提高,不注意在学术圈外民间的普及,那么中国优秀儒家传统伦理和文化,就难以代代相传,就有面临失传的危险,而社会的文明也难以维系。
 
  羊城晚报:您曾在一次内地的演讲中提到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的预言:21世纪是文明冲突的世纪,将来只会留下四种文明:基督文明、阿拉伯文明、西班牙文明、孔夫子的儒家文明。您还曾说,目前儒学推广需要国家扶持。
 
  汤恩佳:目前儒学的力量还比较弱,所以需要扶持。我算过,基督教在中国各地每两日兴建三间新教堂,基督教教堂与传教点有五万多个。反观中国的孔庙仅有1600多间,大部分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况且,儒释道的寺庙进门是要买入场票的,是作为一旅游点,政府有关部门还派员来监管。而看看基督教洋教堂,可以自由出入,不收入场票。我赞成国家的宗教自由政策,不主张排他性,但我国应采取正确引导的办法,将儒教扶植成为中国人民宗教信仰的主体,文化的主体。
 
  羊城晚报:您觉得儒学需要怎样的扶持?
 
  汤恩佳:要将孔子教义和优秀儒家伦理编入小、中、大学的教材,通过学校教育来宣传普及孔子思想。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变成系列教材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才能使人知耻,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孔子道德教化的思想进入千家万户,影响青少年,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国民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