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儒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台北故宫登陆重构两岸文化认同新转折
来源:上海商报 (2009年3月13日8:58) 作者:黄振忠辑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一行19日下午结束大陆之行,由上海返回台湾。在大陆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进行了磋商和交流,达成了多项共识。

    台北故宫登陆是两岸关系交往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寻求深度文化认同的标志性事件。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两岸关系解冻之后,两岸文化交流、学术交往开始逐渐热络起来。而在流行文化方面,更是形成了两岸三地话语流行娱乐的市场一体化。然而,两岸学术精英的互相交流过于窄众,毕竟影响有限;而流行文化的一体化,虽有助于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却因为流行元素本身的纷繁芜杂而难以触及两岸民众的灵魂深处。60年来,两岸文化的隔绝状态,实际上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台北故宫此次北京、上海之旅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台北故宫本身的文化价值。60年前,大量的珍贵文物被带到台湾。这些宝物本身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有着巨大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这也使台北故宫成为传统文化在台湾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台北故宫的大陆之行能够得以成全,无疑具有非常强大的文化象征意义。

    此次,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签订了若干合作意向,为未来大陆文物赴台以及台湾文物登陆打开了交流的通道。两岸文化公共机构之间的交流,直接受益主体是两岸的民众。这实质上也是在大众层面为两岸的深度文化认同架桥铺路,这是学者交流和流行文化所不具备的功能。

    两岸故宫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只是一个起点,而重构两岸新的文化认同需要彼此耐心了解,亦需要灵活的政治智慧。在周功鑫女士一行在大陆访问的时候,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亦在大陆的各大影院热映。这部电影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由此让大陆民众了解当代台湾社会。当然,《海角七号》在大陆放映之时,不出所料还是遭到了看似毫无必要的删减,这真实映射出了现实中的礁石。

    实际上,两岸在传统文化的认同上亦将面临严峻的现实。传统文化在台湾没有历史断层,而大陆则有几十年的文化鸿沟。虽然近年来大陆兴起了国学热,但也是泥沙俱下。近几年大陆儒学的复兴,或是流于肤浅成为都市生活的心灵鸡汤,或是神经错乱复古倒退,更因文化断层而造成人才缺乏,智者缺乏而鱼目混珠者吃香。更重要的是官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亦缺乏明确的态度,致使地方官员借文化之名而耗费公币大兴土木。大陆虽然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大陆民众与官方传统文化的认识仍然在从事着重建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台湾民众不可不了解的大陆实情。对大陆而言,台湾的传统虽然表面上保持相对完整,却不能不正视其已经完成了与政治现代化的对接。因此,即便同样是儒学,台湾的新儒学已经退守到了心灵和伦理的层面,已经完成了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自我革命。这与大陆的政治、文化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两岸寻求深层文化认同虽然已经走上轨道,但是,未来的沟通与融合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单纯与容易。对此,双方的政治家与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应当有心理准备。60年的观念隔阂并不会一下子冰消雪融,这需要两岸的政治家们保持最大的耐心与包容。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应该明白,寻求更深层的文化认同不全是政治,其主体不再是两岸的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而是两岸的民众。按照传统历法60年是一个甲子,时间又将自此轮回。现在,两岸的政治精英们已经打破了台海的坚冰,接下来,绘就一段新的历史则应该交给两岸的民众来完成了。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