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国学热”席卷华夏大地,并向全球蔓延。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学热”也越演越烈。
多种渠道学习国学
“了解国学并热衷于国学是从看了《百家讲坛》开始的,我从《诗歌唐朝》、《新说水浒》等栏目中了解到许多古代历史文化的知识,后来自己开始查阅相关书籍,渐渐地越读越多,就越来越有兴趣。”一位法学院07级的陈同学告诉记者。近期,在校园里有许多同学和她一样,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国学。
对于如何利用大学时间学习国学知识,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学习国学的途径有很多,内容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在老师、同学的建议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增加开设了关于国学内容的选修课,于是课堂就成为获取知识最简便的途径。目前我院开设了《国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周易入门》、《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论语研读》、《中国古代谜语知识基础》等选修课。除此之外,还有《古筝入门》、《中国民乐欣赏》等文化艺术类课程。据记者了解,这些课程受到许多学生欢迎,选报人数逐年增加,成了学院里的热门课程。一些同学表示,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能获取系统的国学文化知识,更能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解答疑问,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课外时间的自主学习中,许多同学选择阅读一些不同门类的国学书目,其中不仅包括《诗经》、《楚辞》、《三字经》、《庄子》、《孟子》等文学作品,还有如《九章算术》、《本草纲目》、《周易》等医药、数术、戏剧、星相等其他门类书目。记者近日在我院图书馆看到,图书馆三楼的文学、历史、古典名著等书籍受到不少同学的青睐。记者随即采访了一名正在阅读《四库全书》的同学,他表示,虽然自己是一名工科专业学生,但是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虽然这些名著年代久远、寓意深刻,并不都能看得明白,但却总能受益匪浅、乐此不疲。
此外,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更加速了这股“国学热”的蔓延。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许多社团举办起文学征文竞赛、图书馆搜书活动、古典诗词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这些活动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所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一些同学还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参观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国学:多阅读,勤思考,有扬弃
国学博大精深,对于如何学好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多阅读、勤思考,是必由之路。中国古典文集众多,未尝“阅读”,何来“品味”?但面对年代久远的古书,理解内容成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读白话、背名句”是较为轻松快捷的方法。
勤思考是把国学转化为自身内涵和知识体系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把国学的学习与自我人格塑造等联系起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多思考国学中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如今越来越多大学生“哈韩”、“哈日”,崇尚吃“西点”,热衷过“洋节”、穿“洋牌”。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越来越漠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高校里掀起的这股“国学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召唤,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让大学生一味钻研国学,固步自封。在这个文化渗透和经济全球化的年代,我们既要汲取中华民族发展需要的精粹文化,也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接纳新知识、新成果,新理论。国学的学习只有跟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而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才能更加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每个学习国学的大学生都应该秉持的观点。我们应该学习儒家礼、义思想,学习唐诗宋词、了解古代科学、军事、医药、艺术成就,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但对于八股文、小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等限制人的自由、扼杀人性的封建糟粕,无疑是我们所应该摒弃的。
国学应该在青年人中普及
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待人处事能力。“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涵着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仁、义、礼、智、信”,正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是教导人们要坚忍不拔、志存高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为贵”等是教导人们要忠于自己的祖国,要富而思进、穷而奋发,要勤俭敬业、不骄不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宝库。国学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文化和文明,国学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这点上看,学习国学对大学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培养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和荣辱观,学习国学对社会的影响也将是积极远大的,对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国学教育将把民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并在下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有重要作用。
结语:有人说,“国学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有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的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加坚实。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作为肩负着新时期重要使命的大学生,我们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附:国学推荐书目
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
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