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儒藏》工程的编纂工作吸引了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学者的参与,目前体现各国儒学特色的文献选目已基本确定,主要由各国学者自己承担的校点工作已逐步展开。
记者从2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儒藏》工程编纂工作研讨会上获悉,《儒藏》工程是我国当代一项重大的国际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儒藏》工程分为先编精华编、后编大全本两步走。《儒藏》精华编已确定收录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学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共400多种。同时,经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专家学者协商,确定收录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历史上以汉文撰写的重要儒学著作100多种。《儒藏》精华编将中国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萃为一编,这在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是一项创举。
据介绍,为了做好《儒藏》域外文献的编纂校点工作,近几年北大联络了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并在这些国家聘请了多位年高德劭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做顾问,邀请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做编委,组成了相应的编纂机构,目前合作良好。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东方学会会长、《儒藏》中日本部分的文献主编户川芳郎表示,日本选定的文献选目应该体现出日本儒学的最高水准。
《儒藏》总编撰、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说,由教育部立项、北大主持的《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儒藏》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对曾在中国以及东亚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的典籍文献做一次全面的整理,并像《佛藏》《道藏》那样,集大成地编纂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献体系。《儒藏》工程于2003年立项。目前,《儒藏》精华编作为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正陆续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