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布了对入藏的两千多支战国竹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初步研究发现,竹简中不仅有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编年体史书,还发现了从未出现过的周武王时的乐诗。目前第一篇包含着中道思想的简书《保训》已经整理完毕。
“清华简”已2300岁
去年7月,一批古代竹简典籍入藏清华大学。去年12月,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估计一致。
发现周文王遗言
经过几个月来精心的清理保护、初步释读及研究工作,最终确定这批“清华简”共为2388枚(包括少数残片);目前在清华简发现的一些内容珍秘,在历史上久已失传。其中,整理出来的第一篇简书为《保训》。
文章记载了周文王临终对其子武王的遗言,里面讲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过去没人知道的。文王当时用这两件史事说明他要求太子遵行一个思想观念——“中”,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道,说明《保训》的思想与之后的儒学有共通之处。
“清华简”有望让人们看到失传2000多年的“正版”《尚书》的庐山真面目。
失传《乐经》被发现
另据了解,“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因为焚书坑儒导致亡佚,就只剩下了五经。而此次对清华简的研究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劝酒乐诗,专家认为这是《乐经》的篇目。最近对“清华简”研究的一个最新发现,是周武王时的乐诗。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历史教授李学勤先生介绍说,这篇乐诗竹简一共有14支,基本完整。
此外,竹简中还有的诗竟与现在《诗经》中《蟋蟀》一诗有关,令人惊奇。以往认为,秦代以后乐经已经全部亡佚,所以这些新发现尤其显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