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书院,位于新洲区旧街孔子河边,自古至今,备受官方的重视和民间的推崇。它几度辉煌、几度兴废,虽历经风雨沧桑,而不至于湮灭,至今圣殿犹存。自宋末元初,问津书院更是因其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影响,而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
作为江黄一带知名的历史文化遗迹,问津书院奇文韵事流传古今,可如今这座千年圣殿却难闻琅琅读书声,甚至渐已破落隐入山林间……问津书院岂能无人问津?
据旧历志载,自汉代至南宋末年,孔子应庙得到了官府多次拜谒和营饰修缮。
宋末元初,江西名儒龙仁夫拒元不仕,效仿长沮、桀溺归隐孔子山中,在此筑室讲学,时人称“孔子山庙学”,又称“龙仁夫书院”。
元末明初,陈友谅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新洲邾城,并称帝邾城。后朱元璋在新洲打败陈友谅,孔庙书院一度毁于战火。后经地方官吏儒士多次复修,但其规模较小。
明朝建立后,问津书院在尚书耿定向、御史舒山、湖广巡抚熊尚文等人努力下进行两面三次大规模的复建,湖广巡抚熊尚文用子路问津意,亲题匾额命名新书院为问津书院,并在河南商城汤池建问津分院。
明末,问津书院在战火中再遭兵劫。明崇祯15年,书院仅存正殿三间以及东西两庑部分建筑。
入清后,问津书院从顺治初逐步为地方州、府官绅所控制,成为了官方科考取士之所。因此,书院也得到了修复和发展,在湖广提学使蒋永修的主持下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得到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和嘉庆皇帝御笔“圣记大成”金匾。
孩童垒石拦住去路
孔子使子路问津
问出历史“金砖”
新洲区旧街,是孔子惟一在湖北落足、且衍生出丰富孔子文化遗产的地方。该区文体局局长夏安平介绍,远在西汉,旧街孔子河村民众,便在当地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碑刻,正是这一问,问出了埋藏千年的历史“金砖”。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西周遗制正处于瓦解之际,孔老夫子率众门徒周游列国,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救世主张。
一天,孔子率弟子一路车马风尘,在自陈蔡去楚国途中,行至楚黄境内的大别山脚下,在驿道旁一个小集市(今新洲区旧街)南约一公里处,遇见七岁的项橐领着一群孩童在路中垒石为城玩耍,挡住了去路。
孔子请孩童搬石让道,但项橐问:“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问得孔子顿时面红耳赤,一时语塞。因此,《三字经》中留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故事。
孔子回车绕行,哪知绕弯过急,车轴扭断车子卧倒在地。请来木匠修好车轴后继续前行,走了约4公里,又被河流所挡,不知津口。孔子见上游有两人在田间劳作,便吩咐子路问津,遇到楚国著名隐士长沮和桀溺,拒为指津。
孔子一行只好在离问津处下游涉水渡河,却因水盈车轴,车上书籍全部被淹。孔子见状,长叹一声,急唤子路返车上岸,将书搬至北岸小山上去晒书,孔子颓坐于石。
“回车埠”、“晒书场”、“坐石”、“问津河”、“孔叹桥”……孔子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时窘态,竟然成为后世传扬其学说的圣地;更不会想到,2500年后的今天,江黄子孙将撬动历史“金砖”,包装开发孔子文化。
上世纪初遭毁弃
藏书变成老百姓卷烟纸
“在孔子河村,与孔子遗迹、遗址同为珍贵的,还有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的问津书院。”夏安平介绍说。坐落于孔子河村的问津书院,其前身为孔庙。
史载:公元前164年,汉文帝立刘安为淮南王,立都六安,邾县(今新洲区)为属地。其时,当地百姓在孔子山附近耕地时,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碑刻。刘安命在石碑发掘地建亭修庙,设私学祭孔并征召学士在此讲学、著书立说。中国最古老的“大学”由此诞生。
虽历代兴废,问津书院冥冥中传承着一种“风骨”。唐代杜牧、宋代朱熹、元代龙仁夫、明代王明阳;清代于成龙等大儒,都曾在书院讲学布道。
据统计,今新洲万氏自康熙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一年共有贡生35名、举人39名、进士11名;翰林4名;秀才205名,均出自问津书院。即便是今天,仍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在临考大学之前,到该处走一遭,洗涤心境,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
到清代,问津书院在湖广提学使蒋永修的主持下,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并得到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和嘉庆皇帝御笔“圣集大成”金匾。
然而,问津书院自上世纪初遭毁弃,解放后被当地学校一直占用,“文革”期间一度被人为破坏,院毁碑覆。供奉几百年未毁的孔子、仲子、朱子塑像被推倒;康熙、嘉庆御匾被抢;碑刻成为农家院墙;藏书变成老百姓的卷烟纸……
一茬接一茬地方官员营建打造这一楚天学府,被毁得面目全非。而今问津书院虽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地方因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不能保更谈不上护。
陈家两代人义务看守书院
江汉大学将在此开设“国学研究院”
文革后,孔子河村村民陈仁旭,开始义务看守书院,直到2006年去世。陈仁旭过世后,他的二个儿子——陈正松(现60岁)和陈正柏接着义务坚守。
走进书院时,寡言的陈正松,正在用篾片扎着鱼网,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几届政府都曾动修复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听说《问津书院修缮复原规划》现已正式出台,政府将以招商方式还原历史原貌。陈正松停下扎鱼网的活,双眼紧紧地盯着来访者。这是他们两代人坚守和等待,这个来自上辈人许下的愿,终于可以还了。
修缮复原后的问津书院,将由江汉大学在此开设“国学研究院”。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易金莲称,“修缮复原后的问津书院,将与邻近的道观河佛教旅游和以团风革命烈士陵园为板块的红色旅游,打造多元文化的旅游航母。”一艘以问津书院、道观河风景区和团风烈士陵园,集儒学、佛学和红色旅游之大成,组成旅游航母,重振“问津书院”。
一个花了30万元的规划“蓝图”,把问津书院的“前世今生”勾勒出来,江黄学子们为此心潮澎湃。大家共同期待,几十年来,新洲区数度欲重整,却屡次搁浅,此次旅游航母的规划,使“问津书院”从理想迈进了图纸,也将从图纸走入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