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学术天地 >> 正文
吴光:世界在重新审视儒学——儒家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来源:三教论衡 (2009年6月5日18:1) 作者:范晓妮辑

 

    都说贫困的哲学、枯燥的历史,我从事的是哲学史研究,两者占全了。但我觉得我可以从中陶冶性情、启发智慧、自得其乐。我的体会是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得很好。
    
  哲学是爱智慧 


    中国有没有哲学?按什么标准谈哲学?这都曾受到过质疑。


    其实西方有哲学,东方也有哲学,中国的哲学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按西方的标准和模式来衡量。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爱智慧”,是一种“思维科学”,如“真、善、美”、“义理之学”等等;哲学又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关于自然、社会、人生一般规律的概括———古人讲的“通几(把握、了解事物微妙变化的根源与规律)之学”就是哲学,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究所通者,也有哲学。

 
    因此,中国不但有哲学,而且丰富多彩、思想深刻、发人深思,是人类的智慧宝库之一。

 
    古有“六家”,阴阳、儒、墨、道、法、名,后来又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今又有三派(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天我只谈儒学。

    儒学与儒教的不同


    关于儒学的定位,现在有儒学与儒教之争。

 
    古代所谓的儒教,这个“教”并不是宗教的“教”,而是教化的教,是教育之教,与佛教、道教并不相同。上世纪50年代,港台的新儒家发表文化宣言,回应西学对中国文化的挑战,企图证明儒教也是一种教,有一点鹦鹉学舌之嫌,并没有多少可取之处。现在的争论,缘起于上世纪“文革”后期,有的学者站在批判儒家的立场上,把儒学当作“儒教”。90年代,著名学者任继愈的弟子李申教授出版了《中国儒教史》的书,于是再次引起争论。多数学者(包括本人)不同意“儒学是儒教”说。


    把儒学当作学术的定位,又有伦理本位与道德本位之间的差异。对此又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伦理本位主义”说。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讲到,中国社会是文明早熟、千年不变的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但这为反儒学者断章取义所接受。另一种是泛道德主义,是北大教授汤一介提出的。泛道德主义本意是道德至上主义,却也会被误解为无道德主义。第三种是新儒家,认为是“道德理想主义”,道德形上学。实际上,儒学的根本价值不在于伦理,而在于道德人文主义。


    我1988年应聘在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作专题研究时,在论文和专著《儒家哲学片论——东方道德人文主义之研究》中,最早把儒学定位为“东方型的道德人文主义”学说。确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道德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理想道德境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和呈现之中,而不是脱离社会的道德空想,这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想艺术。儒学确立道德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学说,与西方以人权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有所不同。


    伦理讲的是外在的人际关系秩序。道德是一种内在于人的心理自觉,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东西,如三纲五伦是伦理,仁、义、忠、信,温、良、恭、俭、让等是道德。

    儒学的主体是道德


    儒学的根本特点在于道德的主体性。孔子说“仁者,人也”,为人在于道德。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是有善心的。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离了道德,人便与禽兽无异。所以,确立道德的主体性是儒学的根本特点。

 
    其次,儒学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解决社会人生问题为根本任务,关怀人的生死存亡。马厩失火了,孔子首先问的不是马而是有没有伤到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儒学重视社会的安定和谐,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成就君子人格。孔子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孟子的“独善、兼善”,认为“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提倡的君子德操是“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体现的是同一种思想。

  第三是整体性。儒学以整体宏观地把握自然、社会、人生为理性思考的方向。“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观念源远流长。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体现了中国的思想智慧。河姆渡有个“双鸟托日”(俗称“双凤朝阳”)的牙雕,它是对天人合一的解读。鸟是越民族的图腾,这“双凤朝阳”,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渚的玉雕也表现了鸟、兽与人的统一,体现了万物一体的思想。 


    此外,儒学还有它的实用性和开放性特点。实用性表现为经世致用,修己安人。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后儒讲“修己治人、经世致用”。可见,儒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开放性则表现为重视兼容和谐、与时俱进,重视开放和变革。就像服装的变革一样,有一段时间,人们都爱穿西装,现在,许多人喜欢穿T恤了,这是应时变化,取其简便。再比如说文字,文字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就是因为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现在许多简化字,其实可以从古籍中找到。这是文明的发展,由简到繁是文明的进步,但有时候,简化也是文明发展的更高层次。

    儒学的形态与功能


    历史地来看,儒学的基本形态,从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现代新学;如果从范畴特色上来划分,又可以分成仁学、礼学、理学、心学、性学、易学、道学、实学、事功学;如果从体用模式来划分,则可分为“仁本礼用”的古典儒学、“中体西用”的近现代新儒学、“新体新用”的当代儒学,等等。

 
    既然儒学是一种实用的哲学,那么它的基本功能、根本智慧及其现代价值又是什么呢?


    儒学的功能,不外乎文化和政治两个方面。文化功能——“人文化及”,强调的是道德教化、个人道德修养和移风易俗等;政治功能——修己安人、修齐治平。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文,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儒学的智慧,在今天还是很有用的,它对我们现代生活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比如它指导我们如何为政、为学、为人:政治的要义是正直、正派、公正;学习的要义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人的要义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8个字。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儒学的根本智慧就在于“以人为本,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文理想;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四大范畴。


    “仁爱”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普遍的爱和民主的精神。像清代文学家张岱说的“予夺之权,自民主之”,像黄宗羲的“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仁爱的延伸,民主思想的体现。我国新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民工生活、关注减轻农民负担,致力于减税免税,也是一种仁爱、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和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共生、共处、共荣的精神。这是对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人类永续性发展的生态需要。

 
    “诚信”体现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守信、守礼、守法的精神,是立身、立业、立国之本。“诚”指的是真实无妄,“信”就是守这个“诚”。对于个人,诚信是立身之本;对于企业事业,诚信是立业之本;对于国家来说,诚信是立国之本。“民无信不立”,指的就是当政者要取信于民,才能成就大业。浙江古代思想家王充的“实事疾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批判虚妄的诚信思想。
    “中庸”这个“庸”字大家可能认为不好听,其实“中庸”就是“用中”,强调的是不走极端,体现了公正、务实、协调。这种思想是极为高明的,走的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也”的道路,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现代社会需要儒学


    现代社会的弊病,使得众多有识之士重新开始了对儒家智慧的呼唤。


    现代社会一方面享受着科技文明,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产生了许多弊病。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在威胁着人类。

    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是困扰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大问题。目前世界各地油价普涨,油的短缺问题严重,已经是有目共睹。 


    物质生活富裕的另一面是享乐主义、人欲的横流,而市场竞争的另一面则是拜金主义、人性扭曲、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我把竞争比成发动机,把和谐比成润滑剂,社会需要竞争去推动进步,但是一个发动机不停地转动,也会有磨损、烧坏的时候,所以润滑剂是必不可少的。竞争与和谐是互动辩证的关系。


    这么多弊病如何解决?靠科学?靠法制?这都是不能完全彻底解决的。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是需要精神的处方。现代社会正在重新呼唤儒学,呼唤仁爱、和谐、节俭、诚信、道德、团队精神等等传统美德。

 
    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


    人类各种宗教追求、人文理想、哲学观点,在最高层次上是共通的,即:真、善、美。

 
    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展开哲学、宗教、文化的对话,不同质的文化相互碰撞、沟通、交集、融合,形成文化互补的形势,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日益普及、深入人心,于是产生了价值观念趋同化的趋势。原本属于西方或东方的价值观念,正在打破文化界限和“思想专利”而日益为全人类普遍认同、接受,如: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仁爱、和谐、诚信等观念,日益成为全人类都一致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仁爱、和谐、诚信、中庸,这些儒学智慧,是经过千年文化变迁和社会实践,证明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由于它本身的人文性、实用性的特点,正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的普遍重视,并为现代人类所接纳。如:总部设在美国而在北京设办事处的“国际教育基金会”,在理念上糅合了基督教的博爱与儒家的仁爱、和谐,成为“真爱”。这说明儒家的根本智慧与核心价值并没有过时,她正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实际作用,正在成为全人类都能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实际上,儒家的智慧正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加儒家道德(如诚信、节俭、国家意识、团体精神)。


    为什么韩剧这么受欢迎?现在的韩剧讲的都是家庭琐事,但很有看头,这中间除了演技的因素,我认为深层的因素是贯穿了传统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德精神,追求的是一种温情和谐的气氛。它感人的地方正在于此。

    儒学在现代多元社会的定位

 
    对儒学的发展前景,我很有信心。

 
    当代儒学发展已经有新心学、新理学、新仁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生活儒学等等。真可谓百花齐放。而我坚持的是新体新用的“民主仁学”思路:“以民主仁爱为体,以科技法制为用”。其特色是继往开来、创造转化;新体新用、东西合璧。“天不变,道也不变”是形而上学;“天变,道亦变”是辩证法,是科学发展观,儒家之道在体用两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


    但当我们讲儒家智慧的普世性的时候,要防止企图用儒学“包打天下”的现象。近年,有人提出“河东河西”论、“东方文化世纪论”,这实际上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儒学也应该在全人类多元文化大格局中发挥它的作用。儒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必须建立起适应新时期人类需要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各种形态的新儒学理论还有待于完善、精致与大众化。

 
    最后,我认为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上,我们应当秉持儒家“民胞物与”、“和谐用中”的精神对待儒家的智慧,也秉持同样的精神对待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