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儒网讯: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报社、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东城区文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国子监文化节”、“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仪式暨高峰论坛明日将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和北京孔庙隆重举办。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由罗哲文、王景慧担任。出席初评会议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还有:朱自煊、阮仪三、田青、郭旃、张杰、张兵、侯卫东、汤羽扬、陈同滨等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资深专家。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主要包含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保护与管理机制、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6个方面标准。 
    如何更好地突出对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有效保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专家们关注的重点。罗哲文先生说:"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截然分开,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呼吁把中国木结构建筑技艺列入'非遗'。名街与文物保护并不完全一样,不可能一点不动。总之要加强宣传,扩大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  
  阮仪三先生说:"我非常支持这个活动,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遗产都有很积极的教育及推动作用。名街保护应该主要关注县以上城市。相信这次评选会将在社会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合理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活动应该坚持做下去。"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全国共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近200条街道(街区)向组委会提交了申报材料。组委会根据《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的通知》,将已申报单位中符合条件、材料齐备的近70条街道(街区)列入了初评备选名单。3月4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名单的申报街道(区)展开初次评审。最终从近70条申报街道(区)中,推选出“福州三坊七巷”等16条街道(街区),进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选入围名单。接下来,将由公众和专家从16条初评入围街道中投票选出10个,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终评结果将于明日向全社会公布。 
同时,北京东城区还将举办“文圣国学书店”和“国学图书赠书处”揭牌、启动仪式,以推动国子监大街——“世界儒家文化大街”的重建工作。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评 
十六街道(街区)入围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经过7个多月的筹备,名街推介评选活动已进入初评阶段。日前,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专家评审推介初评会在京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会讲话,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莉,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总编辑卜键,中国文物报社社 
 长解冰,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世丕等组委会负责人出席了初评会议。
    16街道(街区)初评入围 
    截至初评会召开前,全国共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近200条街道(街区)向组委会提交了申报材料。组委会根据《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的通知》要求,将已申报单位中符合条件、材料齐备的近70条街道(街区)列入了初评备选名单。3月4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组委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列入初评备选名单的申报街道(街区)展开初次评审。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会讲话,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莉,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总编辑卜键,中国文物报社社长解冰,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世丕等组委会负责人出席了初评会议。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由罗哲文、王景慧担任。出席初评会议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还有:朱自煊、阮仪三、田青、郭旃、张杰、张兵、侯卫东、汤羽扬、陈同滨等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资深专家。在事先进行材料阅读的基础上,初评会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历时一天,经过资格审查、评选标准讨论、集体调看申报城市视频资料等程序,最后进行记名投票。最终从近70条申报街道(街区)中,推选出16条街道(街区),进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选入围名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专家评审会上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立法及保护现状,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积极意义。单霁翔说,经过专家十几年的呼吁,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终于颁布实施了。在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时,我们重点汇报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还很薄弱,建议立法保护,纳入《条例》的保护范围。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在《条例》中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容,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规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制定。 
    现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已经把110个历史文化名城、290个历史文化名镇、239个历史文化名村列入保护名单。但那些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影响深远、仍然发挥情感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身份,相应的保护意识、保护措施都很薄弱,在城市化进程中屡遭破坏,在“旧城改造”中快速消失。而这些历史街区是城市非常难得的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它们的消失是令人痛心和遗憾的。 
    这些年来,虽然专家们及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唤起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广泛关注和足够认识。“现在,中国文化报社组织这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我非常高兴,愿意支持。社会上有这样的呼声和企盼,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幸事,公众参与和媒体监督,代表了文物保护的基础力量。这个活动能够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这项活动能够促使社会公众、各级政府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保护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我也很高兴看到有很多城市积极参与。我们评选出来的街道(街区),应该是样板、典范。这些街道(街区)都保留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正在坚持其保留方向。我希望评选出来的历史文化名街能够起到引领作用,让其他的历史文化街区知道如何进行保护,以面对未来的变化。” 
    单霁翔表示:“希望这个活动继续下去,有更多的街道(街区)参与到活动中来。” 
    入选标准的核心要素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主要包含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保护与管理机制、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6个方面。如何更好地突出对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有效保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专家们关注的重点。 
    罗哲文先生说:“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截然分开,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呼吁把中国木结构建筑技艺列入‘非遗’。名街与文物保护并不完全一样,不可能一点不动。总之要加强宣传,扩大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 
    朱自煊先生认为,国际上关于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三个: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有些历史老街为了发展旅游,搞一些假古董,破坏了历史街区的文化延续性。王景慧先生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街,首先是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不可将仿古造假当成保护的手段。第二,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第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历史文化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文化活力。2005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就特别规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包括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活力”的内容。 
    阮仪三先生说:“我非常支持这个活动,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遗产都有很积极的教育及推动作用。名街保护应该主要关注县以上城市。相信这次评选会将在社会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合理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活动应该坚持做下去。” 
    组委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通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街区,能够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著名街区的保护工作。首批评选出来的名街(街区),应该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成为标杆、样板与典范。专家们希望,公布入围街道(街区)名单,让广大群众在参与这一活动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初选入围和最终入选的街道(街区),在获得权威认证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对辖区内历史文化名街的有效保护。 
    公众投票与专家推选相结合 
    组委会强调,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不是只注重街道是否有“名”,而是要真正关注申报街道(街区)所具备的历史与文化要素,关注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化生态活力、保护和管理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初评会结束后,组委会将根据专家推介的结果,对入围的16条街道(街区)组织实地考察和论证,相关媒体的宣传推介活动也将逐步展开,通过相关报纸刊物、电视和网络媒体,包括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公众投票推选活动。待公众投票结束后,组委会将根据专家推选投票与公众投票结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最终评选出首批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并将结果于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2009年6月13日)向全社会公布。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荐活动,获得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担任了组委会名誉主任。 
    投票方式: 
    1.请将评选表格填写好后邮寄或传真给组委会(复印有效),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中国文化报905室 
    邮编:100013 
    电话:010-64292485 
    传真:010-64208704 
    电子邮件投票请发送至:mingjie905@yahoo.cn 
    2.短信投票:发送短信“105#序列号”至106691605,例如,要投“周村大街”“三坊七巷”“高淳老街”……则应编辑短信“105#001、033、013……”至106691605。 
    附件: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读者评选表格 (排名不分先后)     
 
| 
 编号  | 
 街道名称  | 
 读者意见  |  
| 
 001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大街  | 
    |  
| 
 036  | 
 山西省平遥县南大街  | 
    |  
| 
 018  | 
 北京市国子监街  | 
    |  
| 
 050  |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  | 
    |  
| 
 053  | 
 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  | 
    |  
| 
 013  | 
 江苏省高淳县高淳老街  | 
    |  
| 
 031  | 
 山西省太原市祈县晋商老街  | 
    |  
| 
 065  |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  | 
    |  
| 
 011  | 
 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  | 
    |  
| 
 045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 
    |  
| 
 033  |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 
    |  
| 
 002  | 
 甘肃省陇南市哈达铺上下老街  | 
    |  
| 
 060  | 
 北京市烟袋斜街  | 
    |  
| 
 027  | 
 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  | 
    |  
| 
 051  |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 
    |  
| 
 066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 
    |   
    请在初评出的16条街道(街区)(名单见上表)中选出10条您认为可以荣获“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街道,并在所选街道后面的“读者意见”栏中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