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儒研究室 >> 正文
省城太原文庙祭孔 “中华圣诞夜”当晚举行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0年10月1日20:17) 作者:小慧辑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今天上午9时,小学生、社区人员、机关单位人员等来自全省各界的1000余人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太原文庙)共同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暨“人文山西 跨越发展”活动。
    这次祭孔活动是山西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而用朗诵《弟子规》的方式祭孔,是今年祭孔活动的最大亮点。


主题契合山西文化底蕴
 这是太原文庙第六次举办祭孔活动。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祭孔主题更具有山西特色和时代性。“袁纯清书记在7月29日讲话中提到,山西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山西要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太原文庙陈展部主任祝振东说,为此文庙一改往年“缅怀先圣,弘扬真知,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主题,将本次祭孔活动与山西文化资源相结合,最终确定为“人文山西,跨越发展”,以便能为山西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仪式凸显山西特色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祭孔更具山西特色,“经典诵读”部分中,除了有《论语》中代表孔子思想精华的片段外,中华优秀文化《弟子规》被首次加入。
    青年学者、山西儒学研究会理事卫方正介绍,“《弟子规》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而《弟子规》的作者就是我们山西的李毓秀先生。在祭孔仪式上诵读《弟子规》,是我们山西人在用自己特有的一种方式纪念先贤。”
    卫方正介绍说,今年的祭孔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山西元素融入了很多,在祭孔当日,文庙的环境也与以往又有所区别,祭孔活动在浓厚的山西文化氛围中进行。在文庙,很多晋商大量遗存的实物正在展出,其中石刻、石雕、各种木牌匾、大型门楼和各个时期的砖雕、拴马桩、抱鼓石、门墩、驼铃、马槽等实物文物4000余件。除了祭孔的环境有变化外,山西民歌也被加入其中。
    卫方正说,“这么多的山西元素汇聚在一起,在祭奠孔子的同时,让参与人士对山西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孔学仍是当今主流
    “孔子万世师表,道冠古今,影响万世。在当今社会,孔学的现实意义也非常重要。官员要廉洁,工商要诚信,教育要树人,它让人伦友爱,让家和事兴,让国安宁长生,让世界和谐礼让。”在纪念仪式前夕,山西省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孔子第75代传人———年近七旬的孔祥毅如是说。
    在祭孔典礼上,孔祥毅将宣读自己写的祭文。得知典礼上将会有社会各界千余人参与,他感慨万千。2004年,他在太谷文庙首次发表宣言,呼吁社会关注孔学。“国学的核心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孔学。当时不少年轻人都不知道孔子的诞辰是哪一天,也不了解儒学经典,我希望祭孔活动能弥补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缺失。”
    孔祥毅说,孔学是仁学,不谈鬼神,它告诉读者如何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最实用、最实际的学问。“联合国都认为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而近百年来,我们对孔子的怀疑和批判,已经让一代人找不到伦理的方向,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经济转型,跨越前进,三晋大地,物阜文盛。”孔祥毅说,这是孔学60年来最好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孔学的重要性,所以自发前来祭拜,但如何学还在摸门路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探索,以便让孔学为现实服务、为山西转型服务。”


孔子并不遥远
     9月27日下午4点30分,在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400余名学生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祭孔活动中,他们负责“经典朗读”和“古典舞蹈表演”。
 “我们学校已经第二次参加祭孔活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节目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团委副书记赵昊宇说。
    在彩排现场,学生们穿着粉红色和淡绿色的古典服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此外,师生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朗诵《赞仲尼》也是重点节目,参与者王华清说,大学生非常适宜去品读孔学。“遭受误解时,他告诉我们要以德报怨;当我们迷茫无助时,他引导我们不耻下问。他从平民走向圣人,从学者走向老师,他也曾为衣食苦恼过,和我们非常相近。”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院长余春宏告诉记者,“学院已经连续两年参加祭孔活动,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更要缅怀先师,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


祭孔与我们息息相关
     祝振东介绍道,祭孔活动与每一个山西人都息息相关。除了孔子诞辰,平常节假日也有市民、民间团体身着汉服自发来文庙大成殿跪拜孔子。“孔子没有天子之位,却有天子之德,市民们常年不断来祭拜,说明尊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除了本次的祭祀活动,在今年的10月4日,晋中榆次老城文庙还将会有一场民间的自发祭孔活动,这也是晋中民间首次组织的祭孔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杜改转介绍说,此次活动分为“祭孔”和“赞孔”两个部分,活动开始,全体参与人员集体向孔子像献花、鞠躬,宣读完祭文之后,来自几所学校的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最后全体参与人员要朗诵《论语》。
    祭孔活动已经不单单是在太原文庙举行,在山西的很多地方,很多民间团体和学校都参与进来,卫方正介绍说,“在洪洞县新英小学,3000多名小学生也将参与祭孔活动。”
    “以前,很多人把孔子像摆到家里,祭拜孔子只是为了保佑升官发财,为家里人祈福,而现在我们对孔子的祭祀,更多的是一份感激之情,这其实是我们民族的事情,对待圣者时刻胸怀感恩。在文庙的大成殿前不摆放功德箱,市民们也不会烧香祈福,大家之所以来祭拜,是因为对至圣先师孔子怀有一份感激之情,感激孔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教化。”卫方正说。


    《弟子规》,一本一千零八个字的小册子,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传承了儒家思想的古文版《小学生行为规范》,却突然在数百年后的今天,风靡大江南北,不少学校甚至企业,都以其作为行为准则。在今天,更成为我们与先贤一脉相承的纽带。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的钱文忠教授,认为《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必须遵守的第一规,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中华民族必须守住的最后一道底线。
    钱文忠说:“作为童蒙养正读本,《弟子规》不仅仅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应当遵守怎样的规矩,更是提出了‘余力学文’,将道德培养放在比学知识更重要的地位,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品德;而对于众多成年人而言,《弟子规》的再阅读,也是一次返璞归真之旅,一次再思考的过程。短短的1080字、360句、113件事,看似不起眼的一本书,实际却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每一个人去仔细品读。”
    也正是源于此,《山西青年报》从2008年开始推广《弟子规》。正如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弟子规》是用来修理我们自己的,不是修理别人的。”改过和自律是我们学用《弟子规》的本意。截至目前,“弟子规”版面已经持续刊发了1000多期,16次逐句刊登学习《弟子规》体会,守口、箴言、跟读、改过、修身五大板块累计投稿人数达到3000余人。2009年10月24日,我们禀承“只开风气,不为人师”的理念,山西青年报中华优秀文化讲师团成立。我们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监狱等社会各个单位,围绕“家庭教育讲孝道、学校教育讲尊师、社会教育讲和谐”的三项根本任务,以“改过自己,利鉴他人”的田野风格宣讲《弟子规》。截至2010年8月,先后65名讲师共进行了近800场宣讲,受众高达30万人,得到了政府、商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此外,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的各位专家还以“儒家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进行研讨,而作为此次祭孔典礼的系列活动,“中华圣诞夜”也在当晚举行。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