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学 >> 当儒研究室 >> 正文
柳河东出席周恩来侄子周秉和先生六十寿诞宴会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 (2010年12月2日17:28) 作者:小慧

 

    11月23日,一代大儒周恩来养子、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先生六十岁生日宴会在京举行,本网理事长柳河东应邀出席,与周先生的至亲良友及同道欢聚一堂,共庆周先生的六十寿诞。

 

附:周秉和先生简介

 

    (一)从小被要求不准搞特殊化

  周秉和是周总理三弟周恩寿的儿子。总理自己无儿无女,侄儿侄女便是至亲。在家里,秉和排行老五,上有大姐秉德、二哥秉钧、三姐秉宜、四哥秉华,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秉建。

  1951年,周秉和在北京出生。一向倡导和平友善的周恩来给自己的侄儿意味深长地起名叫“秉和”。

  说起伯父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教育与影响,周秉和略为沉思了一下,然后一言以蔽之:不准搞特殊化。

  打开话匣子,周秉和快言快语,直来直去:我们周家子弟中,没有一个沾上伯父的光。都是普通老百姓,夹起尾巴做人,不准向组织上提要求,不能要组织特殊照顾,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从小伯父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国家总理的侄儿侄女概莫能外。当时2.7万在延安插队的知青中,就有周秉和,而妹妹周秉建则去了内蒙古。

  1969年底,去了延安近一年的秉和回京探亲。伯父在百忙中两次找秉和谈话,向他了解延安的情况。当得知延安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知青大都不安心在那儿时,一国总理寝食难安,立即组织召开知青工作座谈会,随后又下发纪要,强调一定要关心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安顿好他们,不久又专门给延安下派了北京的干部,帮助那里的知青和老乡搞好生产生活。这对全国的知青都起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二)当兵三个月就被“拽”回延安

  “要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时刻记住你就是普通人,不要向外界讲自己是总理的亲属。这是伯父伯母对我们的一再叮嘱。”周秉和回忆,1970年间,有一次伯母邓颖超陪外宾去延安,当时就离我所在的枣园大队几百米远,而她却没有向身边人员提及自己的侄儿在此。秉和还是在晚上收工吃饭时,才听人说邓颖超下午到了延安。

  也就是在这一年底,秉和报名应征入伍到了新疆,谁知还没出三个月,就被“遣送”回了延安。原来是伯父听说秉和当兵的事后,认为侄儿参军不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硬是派人把他从新疆“拽”回延安。

  (三)教导勿忘服务老区人民

  和大姐秉德相比,秉和与伯父伯母在一起生活和相处的时间要少许多,但两位老人对他的要求和希望一点也没有降低。秉和介绍说,在插队期间,定期要给伯父伯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而伯母也多次代表伯父回信,鼓励周秉和坚持在农村。

  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全国形势出现重大转机,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经当地贫下中农的推荐,1972年,秉和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书。次年6月,伯父陪同越南贵宾访问延安,特意找到枣园大队的书记雷治富,问怎么让秉和去北京上的学。当了解到侄儿是因为在这里表现好,被贫下中农一致推荐去上学时,他又对雷书记说,那毕业后我再让他回延安参加建设,你们欢迎不欢迎呀?

  回到北京,日理万机的伯父没有忘记这件事,又抽出时间把秉和召到中南海西花厅,当面向秉和交代,按正规途径上学可以,但学了本事要再回延安为人民服务,并告诉秉和,已经跟你们的书记说了,他欢迎你毕业后回延安搞建设。这也是秉和最后一次见伯父,时隔不久,被繁重国务拖累击倒的伯父住进了医院,秉和只能通过电话向他汇报自己的情况了。

 

 

邓颖超致侄周秉和信

秉和:

  我和你伯伯都看了你的信〔2〕。你想当兵,当然很好。但是,农村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我和你伯伯都认为你还是应该回到延安去,和老区人民一起,坚持在艰苦的农村劳动锻炼,改造自己。

  
邓颖超

  一九七○年


  注 释:

  (1) 周秉和、周恩来的侄儿,其父周同宇是周恩来的胞弟。

  〔2〕 指一九七○年,周秉和从插队落户的延安参军到新疆后,给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写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一张周秉和身着戎装的照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