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商 >> 儒商文化 >> 正文
两岸企家谈价值重建(五):改革开放,就是人性的解放
来源: 《文化纵横》 (2010年12月31日11:55) 作者:王石

 

    这次会议的官方纸袋上写着“少就是多”,提倡新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在现代建筑领域,“少就是多”是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口号,我相当信服这句话。作为企业文化的概括,万科的第一句话就是“做简单”,不做复杂。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简单”,这就是在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下我的人生哲学。做人是这样,做企业也是这样。

  这次开会,吴敬琏先生在欢迎宴会上表示,现在中国社会的现状,一个是浮躁,一个是焦虑。我就来谈谈吴先生提到的这两个现象在我身上的表现。

  先说焦虑。作为企业家,焦虑的第一个问题是生存,其次是发展。到了发展问题解决的时候,可能就要考虑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社会意义何在。作为我个人来讲,正处在介于发展和为什么这样发展两个问题之间的转型期。

  吴先生所说的焦虑,在我身上是非常明显的。要焦虑企业怎么走下去。但同样是焦虑,选择路径可能不一样,这就带来“道”的问题。我的道义是什么?首先是简单,在洋与中、古与今之间选一种简单的方法,我的逻辑很简单,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产物,那么我就采取拿来主义。当然,我骨子里还是中国人,也没留过洋,骨子里肯定有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但是我不会迷惑,就是拿来主义,因为主观上一结合,可能就会显得非常复杂。

  其次,我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次人性的解放。所谓个人主义概念,第一是最起码的尊重生命和生存权,第二是选择权,第三是机会均等权,第四是尊重隐私权。如果问这四点是哪里来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拿来的,我的逻辑就是这样。

  谈完焦虑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浮躁。2006年我写了本书,叫《道路与梦想》,在这本书结尾,我写了一段话,说万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故事了,因为它已经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发展了。而伟大的公司是没有故事的,比如可口可乐。

  当然,我不认为万科已经是伟大的公司了,因为它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怎么可能伟大?但当时认为它已经接近伟大了,所以就没有故事了。但是到了2008年,万科就差点没背过劲去,“拐点论”和“捐款门”,都是构成政府、媒体、同行关注的两个很重要的事件,怎么会没故事呢?经历之后我才发现,万科的故事刚刚开始,离伟大还远着呢,才做了这点事就觉得很了不起,登登山,游山玩水,再参加阿拉善,万科就很伟大了?这种心态不是浮躁是什么?

  试看万科的销售收入,2004年是73亿,2005年是110亿,到2006年是220亿,2007年是520亿。这么成倍地向上翻,质量能保证吗?当市场行情非常好的时候,我们忽略质量,消费者也忽略,因为买了房子就涨价。但是突然之间,你成了众矢之的,尤其是准业主买了房子马上就损失15%的时候,他们就来找你。我当时非常清楚,万科的问题,不是同行对你侧目,也不是地方政府要找你毛病,而是你的质量能不能过关。我心里清楚,其实质量是过不了关的,因为发展太快。

  但是,我们最后过关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同行全不降价,结果价格杠杆作用体现了,尽管我们的质量有些问题,但万科还是好卖。这样,准业主就不好挑刺。实际上我知道,抢着买你的房子,不是因为质量好,而是因为同行还是高高架着,不肯降价,而万科降价了。所以,2008年的过关,调侃地说是“大部队掩护万科撤退”。但是,像2008年这样大部队掩护万科的机会,不可能再来了。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到底是速度第一还是质量第一?是利润第一还是质量第一?我非常清楚,我们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和台湾企业家相比较,可以看到从接待的细致性和逻辑性上讲,即使我们不浮躁、静下心来做,要达到台湾的水平,还得二三十年时间。所以先不要谈意识形态,先从质量上做,把一个“道”的问题变成一个“术”的问题,这个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台湾企业家好榜样,更现实一些。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