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商 >> 最新报道 >> 正文
扬州市儒商研究会2009年回顾和2010年工作计划
来源:扬州市儒商研究会 (2010年3月28日17:56) 作者:小慧辑

 

    3月27日,扬州市儒商研究会二届三次理事会在江苏邗建集团隆重召开。记者专访了该会会长张厚宝。

  张厚宝说,过去的一年,我们研究会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之下,在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市社科联、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传承、完善、提升”的要求,积极开拓创新,多方开展活动,为推动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诚信扬州建设,发挥了建言献策的作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提振企业应对的士气和信心

  2008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刚刚露头的时候,研究会就想会员企业之所想,急会员企业之所急,盼会员企业之所盼,及时在扬州大学举办了“国际金融危机与企业发展”论坛,请本会名誉会长杨家栋教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由来、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的对策,使与会者认清了形势,增长了知识;同时,请本会副会长、联环药业集团姚兴田董事长结合企业实际,畅谈如何依靠科技走创新创优之路,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体会,使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为及时了解会员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研究会驻会同志于2008年底和2009年初,分别走访了联环药业集团公司、新兴金属材料公司、恒通企业公司、新能源集团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和开发楼盘。通过走访座谈,一方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强了研究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为研究会思考如何贴近企业,根据企业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等问题,拓宽了思路,明晰了努力方向。

  二、适时召开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上年度工作,对当年工作作出安排

  召开一年一度的理事会议,是我会多年坚持的制度,也是集中理事会成员的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研究会工作的有效形式。2009年3月18日,研究会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扬州恒通企业集团帝景蓝湾会所举行。名誉会长王功亮、杨家栋、刘志高,副会长包广林、陈有川、严家铭、殷明、刘崇德、吴献中、杨杏芝、张炎荪和专业顾问、理事共70余人出席会议。恒通企业集团董事长陈有川介绍了企业坚持创新发展,注重科技领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举措。研究会年度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就当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董雷、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处长张绍华到会并讲话,对研究会工作都给予了肯定并提出希望;有关领导和理事的发言,也对如何搞好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承办“9·20扬州商家维信日”宣传活动,提升“诚信扬州”宣传活动平台

早在2003年9月,我会就筹划举办过“诚信扬州”大型签名集会活动,市委宣传部、广陵区政府等17家单位参与主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营造“诚信扬州”、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我会于去年8、9月间,联合市文明办、市工商局、市放心消费创建办、市消费者协会共同开展了扬州市商家“维信日”宣传活动,并得到新能源集团公司、江扬集团公司、恒通企业和时代广场的热心支持。8月27日,在市工商局召开了宣传活动动员大会;9月20日,在时代广场南广场举行了“维信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众多商家积极响应,成立了有29家商家企业参加的“扬州市商家维信联盟”,发布了联盟《维信宣言》,并向社会发出了以每年9月20日作为商家自觉“维信日”活动《倡议书》,同时,向首批联盟成员颁发了“维信自律单位”牌匾。副市长王玉新到会讲话,对“维信日”宣传活动给予热情支持和高度评价。这项活动还得到省社科联有关领导的称赞。省、市新闻媒体作了报道。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扬州的消费市场的诚信建设,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召开2009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提升学会的研究水平

  坚持“学术立会”,是我会成立以来的办会宗旨,也是我会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因此,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学术研讨和交流,积累研究成果。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把召开学术研讨会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点,认真准备。先后两次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落实论文选题。12月13日,学术年会在江苏联环药业集团公司召开,征集论文32篇,交流发言9篇。这次年会与以往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选题的多样性,涉及到儒学与儒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二是论文的学术性,许多论文都能从一点切入主题,加以缜密论述,力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三是论文的本土性,联系扬州的人和事进行阐述;四是论文的实践性,不少论文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企业家自身体会的概括,可操作性比较强。总之论文的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市社科联对我会十分重视,董雷主席到会并讲话,对交流的论文作了言简意赅的点评。

  此外,去年我们还对《儒学与儒商新论》一书的出版事宜及编校工作与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多次对接,为论文集的正式出版创造了条件,并将《儒学与儒商论》、《儒商与和谐社会论》、《当代儒商风采录》三本书向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进行申报。

  五、倾情打造反映扬州盐商的扬剧剧本《务本堂杂剧》,以戏剧形式宣传儒商、弘扬儒商精神

  扬州盐商群体中,有许多亦商亦儒式的人物,也有许多热心于支持地方文化和公益事业的商人,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创业故事和经世济民的美誉。为挖掘扬州盐商的“富矿”资源,在研究会副会长、扬州新兴金属材料公司董事长严家铭的热心支持下,约请市戏剧家协会胡小元、杨翔平两位剧作家,构思创作扬剧折子戏《务本堂杂剧》。研究会多次邀请会员中对盐商和戏剧创作比较熟悉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讨论创作提纲,打磨剧本初稿,充实相关史料。经过两位剧作家的潜心创作和集思广益的修改,四出折子戏剧本即《人之初》、《粥棚泪》、《狗肉计》、《花雅配》已在去年国庆节之后基本定稿,下一步还将剧本的排演问题与扬剧团磋商,力争尽快投入演出市场。

  此外,为弘扬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百年扬剧艺术引进高校。去年,我会还为扬剧《县长与老板》进扬大校园为师生演出进行,牵线搭桥,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广大师生交口称赞。

  六、组织儒学进校园、进社区的讲座活动,发挥研究会的智力优势

  根据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关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十、百、千”系列讲座活动的要求,去年,我会借助于专家学者较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了有关讲座的活动。一是请杨家栋教授到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向500多名大学生作了一场题为《儒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杨教授联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结合儒学思想的内涵分析,阐明了弘扬儒学精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参加讲座的学生们深受教益,引起共鸣,并对弘扬儒学产生浓厚兴趣。二是由我会的知名学者韦明铧到扬大附中,宣讲扬州地方文化,向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乡土教育。三是请扬大社会发展学院吴林斌副教授到汤汪乡联运村,向村民干部宣讲《传统文化与现代市民精神》,宣传扬州“开放、创新、精致、优雅”的市民精神,受到100多位村民的好评。

  我会会员还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市民论谈》活动。去年第一期“市民论谈”讨论“市民精神”,我会有两名会员参加;第三期讨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我会作为唯一的社团组织代表被邀请参与讨论。

  七、积极参加市社科联组织的相关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会是社科联系统58家学会之一,2008年获得社科联颁发的“先进学会”奖牌。2009年,我会按照市社科联的布置与安排,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一是在5月份派员出席全省社科联学会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办会经验介绍,引起全省社科界的关注。二是参与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市文联、扬州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弘扬扬州地方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理论研讨会,有6篇论文入选,1篇论文获得一等奖。三是6月份积极参与并支持市社科联牵头组织的“初夏的话题——扩大消费纵深谈”学术沙龙活动,为扬州的放心消费工程出谋献策,讨论的发言在《扬州日报》理论版作了专题报道。四是参与9月20日在文昌广场开展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向市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展示儒商研究成果。五是参加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提供8篇论文,其中1篇获荣誉奖,2篇论文获三等奖,3篇论文入选年会论文。六是参加市社科联于12月25日召开的学会工作会议,并推举为文史类学会的组长单位之一。

  八、召开兄弟学会(协会)联谊座谈会,增强互动,共谋发展

  我会是成立时间不长的年轻学会,为体现开门办会、融入社会和加强联谊、增进合作的精神,于去年10月19日召开了兄弟协会联谊工作座谈会,邀请市台胞投资协会、市温州商会、市台州商会、市装饰协会、市建筑业协会、市房地产协会、市个私经济协会、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参加座谈交流。通过座谈,使我们学到了兄弟协会的办会经验,如“小事大做、虚事实做”,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等。同时,通过交流,增进了友谊,为今后的合作、互动、共赢打下了基础。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我会在召开学术年会时也邀请了台州商会、温州商会、个私协会、社会学学会等兄弟社团负责人参加,这在其他学会还不多见。

  此外,去年我们在帮助江都、仪征等市筹建儒商组织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并派员到广东东莞市出席国际儒商学会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了解国际儒商界的相关信息,拓宽儒商研究会的视野。

  九、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编印了研究会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外交流的“名片”;二是配合《扬州日报》财经版记者,编发报道了联环药业、新兴金属材料公司、苏扬足疗、万家福商城几家企业老总的专访,宣传和展示了我市当代儒商风采;三是编发《儒商通讯》12期,为会员提供活动信息;四是坚持驻会会长、秘书长正常值班、碰头制度,定期召开秘书长会议,及时通报情况,明确分工,群策群力地开展好各项活动;五是为开展第二届当代儒商评选做了一些文案方面的准备工作,向市政府报送了一整套评选方案材料。

  张厚宝畅谈了2010年工作打算。他说,新的一年,研究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儒商研究会的工作,按照“务实、创新、提升”的总要求,进一步贴近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创新研究会的工作思路,提升研究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贴近为企业服务的实际需要,创新研究会的活动方式,提升“当代儒商”团队的示范力;进一步贴近构建“和谐社会”、“诚信扬州”的实际,创新儒学与儒商的研究成果,提升研究会学术研究的战斗力,为推动扬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发挥研究会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前不久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苦战两年,确保2011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关系到扬州的对外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一件大事。我会作为社团组织,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经2月25日会长会议讨论,确定今年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研究会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研究会人才和智力优势,为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言献策,发挥作用。当前,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创建文明城,社团要行动”的《倡议书》。二是发挥我会专家学者较多的优势,组织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宣传,提升市民素质。三是编印一本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宣传手册,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同时,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慈善救助。

  二、做好启动第二届“当代儒商”评选活动的准备工作,力求年内完成评选任务,发展和壮大扬州儒商队伍

  评选“当代儒商”是我会2005年首创的一项活动,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广泛影响,至今已届五年。启动第二届“当代儒商”评选,不仅是壮大儒商队伍的需要,同时也是营造诚信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儒商兴,则城市兴,儒商强,则城市强。为继续打造好这一“品牌”,我会去年已向市政府呈送过启动这项活动的报告,评选方案也基本就绪。今年经济工作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为开展第二届“当代儒商”评选将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会将积极联手扬州大学、扬州日报社、扬州市文明办、扬州市经贸委、扬州市工商联,积极争取市政府能够批准评选工作方案。同时,作为今年研究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搞好,力争这项工作能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年内完成,再评选出一批名副其实、群众信得过的“当代儒商”,进一步壮大我市儒商队伍,扩大研究会的影响力。

  三、继续深化“9·20”商家“维信日”活动,使之常态化、持久化

  去年,我们倡导举办了“扬州商家‘维信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为这项活动破了题。今年的“9·20”维信日活动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创新活动方式,显现活动成效,使“维信”成为更多的商家、企业家的自律自觉行为。这项活动要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方案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对应“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为提升信用服务水平,培育信用服务市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擂鼓助威。

  四、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努力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

  贴近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为企业和社区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既是赢得政府重视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的实际需要。我们儒商研究会,一头连着企业和商家,一头连着专家学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会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努力为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为政府招商引智牵线搭桥。今年我们将联手有关企业和媒体,举办有关“两创”工作的论坛,为企业发展释疑解难,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五、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会(协会)的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各有所长,有很多办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会是横跨经济与文化两大领域的综合性学会,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整合性,理应在学会(协会)横向联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今年,我们要在去年与兄弟学会召开联谊座谈会的基础上,具体联手一、两家协会,策划开展相关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如开展专题经济形势报告会,举办社会捐助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交流办会经验等。

  六、进一步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提高办会水平

  一是进一步发扬民主办会、和谐办会、奉献办会精神,发挥好驻会人员及秘书处“一班人”的积极作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做好会员组织发展工作,争取有一批企业“排头兵”和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老总加入研究会,增加“新鲜血液”。同时继续协助江都、仪征有关方面,在筹建儒商组织方面力争有所突破。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继续搞好《扬州日报》“当代儒商”人物专访,办好《儒商通讯》、《中国儒商网》,运作好“社科进万家网站”,为会员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资讯。四是进一步争取市社科联、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的管理与指导,积极做好社科联布置的各项工作,努力使研究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