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儒商 >> 最新报道 >> 正文
十大商帮精英聚龙城论商道(图)——陕、冀、湘、京商
来源:山西晚报 (2010年4月26日11:20) 作者:记者 郑书成

 

 

 

陕商代表:孙孝运

陕西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陕商:自古就有“秦晋之好”说法

孙孝运:晋商与陕商的渊源由来以久,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说法。在历史上,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在生意和贸易上有颇多来往,这种交好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比如西安的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如涉足房产、商业和制药的金花集团,其掌门人就是山西人。而且,山西去年煤炭整合之后,大同、朔州的很多煤老板纷纷将投资向陕西转移。与此同时,一些陕西商人也将战略布局转向山西,尤其是在消费领域。

提到商帮精神,我认为陕商和晋商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落实到企业层面上,其实就是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品牌,而这两点不管商业环境如何变迁,始终都是消费者的终极需求。

名词·陕商

明清时期,陕商作为当时十大商帮之一,曾垄断中国西部贸易通商达500年之久,而且还一度名列我国明清时期十大商帮的前列。

 

 

冀商代表:代星

唐山大自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冀商:商帮文化面临着价值观的新取向

代星:随着两地之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地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两地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实现了互通有无,这也意味着两地之间除了在传统领域合作,今后还将全面扩散到金融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

关于商帮文化,在我看来,无论是晋商、徽商,还是冀商,虽然都是按地域而分,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地域。对内,我们是各个地方的商帮,但对外,我们是华人商帮,代表着中国商人整个群体,任何一个商帮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外国商人对整个中国商人的看法和印象。所以,我觉得此次论坛开得非常及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重塑华人商帮共同的价值取向,我来参加论坛,也是希望把这些新的观念带回河北,给省内冀商传达新的商帮价值取向。

名词·冀商

始于清,在清末民初发展鼎盛,其主要分为三个分支:一是开发东北的“老呔帮”;二是到蒙古经营的“张库帮”;三是以保定商家为主的“冀中帮”。

 

 

湘商代表:戴建平

湖南省衡阳市达德星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湘商:文化熏陶儒商结合

戴建平:山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省。由于其地处祖国的中西部,开发和开发的程度相对于沿海地区较低,因此其潜在的商机也更多。我是第一次来山西,对山西的了解有限,这一次来,主要是希望能考察一下山西的市场,看有没有适合我们公司发展的项目。

湘商是一个新崛起的商帮,其核心内容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有人把湘军首领曾国藩看作“湖南崛起第一人”,“无湘不成军”已经是一种定势。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这二位先贤,一武一文,其思想和作为也影响着湖南的商业文化,渗透在湖南商业文化性格之中。因此,湘商是一个拥有诚信、创新精神的群体。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之下,湘商也是一个儒商结合的商帮。

但相对于晋商、徽商这些历史悠久的商帮,湘商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仍然很多。

名词·湘商

分布湖广,湘人嗜辣,湘女多情;多的是一份热辣的风情。湘商做生意,讲投入产出,先讲交情。因此,湘商在公司的年度预算中,或许会把感情成本打得高一些。湘商不吃独食。

 

 

京商代表:韩云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京商:历史传承出好家风

韩云:与全国各地的其他商帮不同,京商由于身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所经历的战火、动乱、政治历练、跌宕挫折,远远多于其他商帮。以至于锻炼出了京商那种在任何复杂的经商环境中,都能做到苦乐能容、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

除了坚韧的耐力,京商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家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家风。以北京同仁堂为例,多少年来,任何一任继任者都能秉承老祖宗留下的“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物力虽贵,必不敢减半分”的严格细致的管理理念。这种好的精神传下来,子子孙孙,耳濡目染,发扬光大。

谈到晋商与京商的差异,我觉得最显著的就是文化的差异。为什么同仁堂、全聚德能够留存至今,并走向世界,就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商业与文化的结合,而且结合得很巧妙,因此发展的速度也快。

名词·京商

京商是中国传统都市型商业文化的代表,具有为皇家服务的特性,作为商业一脉,与徽商、晋商一样,在商业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