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 >> 儒门动态 >> 正文
尊孔崇儒圣地:兰州两文庙
来源:兰州日报 (2010年8月11日22:1) 作者:小慧

 

    元明清之际,全国所有府、州、县均建文庙,兰州也不例外,现兰州所存府文庙和皋兰县文庙就兴建于元末和清初。因此,自曲阜“故宅三间”演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庙始,文庙便以厚德载物、倡导教化为己任。加之历代政府的推崇、无数学者代代相因的文明良知、民族文化自我保护的自觉意识、延续千年的庙学历史,给文庙发挥祭孔和讲学功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舞台,也为推动地方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兰州府文庙位于兰州市武都路兰州二中校园,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知州姚谅建为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县学,八年(1375年)知县黄镇重修。正统十三年(1448年)复为州学,指挥李进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兵备副使彭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兵备副使荆州俊屡修。至清康熙六年(1667年)巡抚刘斗补修,乾隆四年(1739年)改建为府学。府文庙原建筑规模恢弘,布局完整: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为名宦、乡贤二祠,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门前有泮池,池上有泮桥,桥南为宫墙,东西为二座栅门,又东西为二座牌坊,上榜“兴贤”、“育俊”。大成殿后稍东为尊经阁,东为崇圣祠,后为敬一亭。西庑后为省牲所,东为忠孝、节烈二祠。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堂左为教授署,堂右为训导署,堂前东西为兴诗斋、立礼斋。现仅存大成殿,是祭祀儒圣孔子及先圣先贤之主殿,为兰州市内体量最大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元代孔子塑像,神形兼备,艺术价值极高,惜毁于“文革”。200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皋兰县文庙旧址位于今张掖路中段南侧延寿巷,清康熙时为靖逆候张勇旧宅,乾隆五年(1740年)甘肃巡抚元展成改建为皋兰县文庙。按地形和已有建筑布局,以大成殿、教谕署、训导署、尊经阁为两翼,而奎星阁无地可建,便以旧城之通远门为奎星阁,此为全国文庙之罕见形制。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将皋兰县文庙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因城市建设易地保护,重建于九州台南麓。易地保护后的皋兰县文庙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按文庙建筑通制,沿中轴线依次布设棂星门、泮池、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四周环以宫墙,以示崇高。西宫墙北端建文昌门,里侧嵌文庙古碑;东宫墙侧壁建《孔子圣迹图》碑廊,以表彰孔子;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建礼乐亭和曲廊;东礼乐亭旁露根深蒂固石、状元石,东庑内存麒麟石。殿堂亭庑俱备,戟门棂星辉映,左右绿山环抱,正面揽城瞰河,尽占北山风水,恰似蓬莱飞至,已成黄河风情线点晴一胜景。

  和全国的所有文庙一样,兰州府文庙和皋兰县文庙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二是作为府学、县学学堂,供本地学生读书之用。

  文庙祭孔礼制从周代的祭祀之礼演化而来,公元前480年(孔子去世后隔年),鲁哀公开始祭孔,并称孔子为“尼父”。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猪、牛、羊)祀孔子,并诏诸侯、公、卿、将、相至郡,先谒庙而后从政。刘邦不但开后世帝王祭孔之先河,而且开后世帝王令地方长官上任前先谒孔庙后从政之先河。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二年下令“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这是国学郡学祭祀孔子之始。此后,历代帝王或身临或派员到曲阜和太学祭孔。久而久之,祭孔形成一种国家礼制行为,并规定每年旧历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上丁)在孔庙举行祭孔大典,这就是“丁祭”。此后,祭孔典礼逐步正规化、程式化。兰州府、县两文庙按规制每年春秋两季定时举行祭孔典礼,以弘扬儒学,劝勉后世学子不忘先师教诲,勤奋向上。《改建兰州府文庙记》碑载,宣统三年兰州翰林刘尔受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孙庭寿之托,耗费白银二万三千一百五十两,对府文庙进行维修,增购豆、爵、笾等祭孔礼器,以利文庙教学和遵循礼制按时祭孔。

  兰州府、县两文庙发挥讲学和教育功用史料记载颇多。乾隆四十一年地方官捐银设兴文社于皋兰县文庙,资助地方士子乡试、会试。至清末,考中进士者四十八人,为全省各县之最。1939年赵元贞先生在府文庙内创办私立“志果中学”,以纪念其恩师刘尔,为兰州培养了大批“诚、正、勤、朴”的学子。

  府文庙还与以集书法之大成而著称于世的肃本《淳化阁帖》的安危息息相关。光绪末年为避战乱,刘尔先生将肃本《淳化阁帖》藏于府文庙尊经阁保存数十年,并刻木版释文40块流传后世。后来,教育家赵元贞先生又长期将肃本《淳化阁帖》保护于府文庙,至1966年方交由甘肃省博物馆珍藏,从侧面凸显了文庙的文物保管功用。(王伟)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